分享

李刚田40余方巨印(篆刻)赏之“印就款成朱墨灿,轻狂自谓古今谁”

 mengk4fz0yyf5h 2022-09-12 发布于海南

那年四月的杭州,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时节,美极了。这一个月我前后三度到杭州城,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竟然不觉得身处美境。因为这匆匆之中,不是开会,就是办事,只有红尘中的事,心中没有装着大自然,纵然身在春光烂漫之中,奈何心中没有春光。开会的间隙中,同朋友一起溜达到吴山花鸟市场,去看一家家石商店铺里的美石是件极愉快、极放松的事,对于一个刻印的人来说,或许心中的春光能在这些顽石之中觅得,而不在乱花浅草、浪蝶狂蜂之间。

文章图片2

转着各家铺子,不时发现“性价比”合适的印石,就买下来。提包越来越重,兜里的钱越来越少,见了好石头,欲罢而不能,人有此石癖,也累及一生,苦也在斯,乐也在斯……走进一家全是青田石的店铺,老板兼销售兼印钮工艺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一脸枯树皮,两手像鹰爪,指关节变大,一看就知道是个干了半辈子活的人。交谈之间,说到刻印钮他会两眼放光,提起价钱来他说话一镢头挖个坑,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可以看出他骨子里是个手艺人而不是个生意人,倒是挺可爱的。他拿出大印让我看,一下子吸引住了我,比较干净的普通青田石,印面十公分至八公分之间,一律刻四不像兽钮,很象戏剧舞台上摆放的皇帝玉玺,印钮虽然属较俗的工艺活,也还算是平实可看。我喜欢刻青田石,喜欢单刀走过去石花迸裂的效果和声音,享受驭刀石上时心中的畅快。我已很久没有刻印的激情了,只是刻些人家给了钱而必须完成的“活儿”,唤不起创作的冲动。想来这与年龄有关。六十多岁的人了,刻印费眼、费力气、费精神,而写字在自由挥运之间有一种闲庭信步的舒适。今天面对这些大块的青田石,顿然勾引出我刻印的欲望。我一下子买了五十方大石头,付足了钱,让石商给我运到北京。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回到北京,盼望着快运公司把石头送来。石头到了,亲自用撬开木箱,迫不及待地打开每个印盒,摩挲着一块块的巨石。五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上班之外,精力和时间都消磨在这一块块顽石间。总共刻了四十五方,其中六方不甚满意,三十九方认为可以,其成功概率非常之高。石头刻完,一下子松下气来,心里空荡荡的,回头看去,这一个月似梦一般地度过了,如痴如醉地刻,如神魔附体般。有时眼与手、颈与肩已极度疲乏,但鬼使神差不能自己。花甲已过,华发豁齿,哪来的那股傻劲,凝望数十方巨印陈于案头,虽为雕虫小技,然白发老夫颇有顾盼自雄的得意,斗室踱步,自觉青春又来,吟成牛诗一首。

栉风沐雨韶华摧,不信青春唤不回。

刀射秋霜眸似月,心凝止水思如飞。

胸中谁可藏丘壑,腕底我能走迅雷。

印就款成朱墨灿,轻狂自谓古今谁。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篆刻本为方寸之间的艺术,每每在案头玩味品读,印面不可太大,太大则不似印,会失去传承篆刻艺术独特的意味,粗野而失古雅,怒张而失含蓄。我很少刻大印,最大的印面也不超五公分。如今篆刻,已然表现出独立的价值,从书画作品的附属中,从文人的书斋、案上走了出来,在高大的展厅中作壁上观,此种变化使篆刻艺术的审美从“读”变为“看”,“读”是用心来读,读篆法结构之美、笔势刀势之美,品读细节,品读韵味,而“看”是用眼来看,看作品大的章法形式,看刀笔的表现力,品味作品外在的气势。由“读”到“看”,由重细节到重大形式,由重韵味到重气势,审美的变化使得篆刻的技法与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于是巨印开始出现。这是篆刻走向展厅后的审美需要,是篆刻艺术独立性的表现。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但篆刻毕竟是微观的,放大印面也要有一个度,我把大印印面定在十公分以内,不可再大,太大了没有了印味,成了文字的版画。再者,从刻制工艺上来说,十公分已是极限,仍可恃腕力指力之强一刀走完一个笔画,再大,就不是刻印,而是凿印了,失去了以刀刻石的痛快畅达之感,也就失去了刀刀生发的节奏之美,失去了笔意刀意,这样的印就成了工艺制作。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刻巨印难。不刻不知道,实践过才深刻体会到难:一难在于磨石头。印面太大,手工磨平石面费时间、费力气、费砂纸,如有石钉则更难,如刻完了不满意需磨平再刻,则难上加难。为了力求每方都成功,许多印我采用旧作新刻的方法,取旧作中章法构图满意且放大后会更佳的作品在巨石上“复制”。虽云“复制”实于用刀及气象都有新意,章法构图在旧作的基础上也有新变,此举提高了成功概率,力求不再二次磨石。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二难在于刻制。人到老年,腕力、指力无法与当年相比,鼓努为力,长笔画一刀直下,确实对我是个考验,再加上天然石材不可能完美无缺,对于石面上的裂痕、石钉及不均匀的坚硬之处,要在印面设计时尽量绕开,实在无法绕开者,刻制时就需要打攻坚战了。有时遇了坚石,一画未能刻完,数次易刀,强攻之下,指关节疼痛不已。还有一点就是根据每方印石石性不一,而预先考虑其与风格表现的关系,力求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三是对点画刀笔的质感难以把握。刻大印与刻小印不一样,要重大效果,也要重细节,但大效果的表现是首要的,要在清爽之中有模糊,气息古厚但不可浑浊,线质爽健又要苍劲,要行刀起止脉络清晰,石花斑驳中见金石气,要厚而不滞、威而不猛。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刻制技法不拘于一端,可刻、可凿、可修、可做,但以不露痕迹、效果自然天成为归。再有一难,难在钤印与展示。钤盖大印不能用盖小印的办法,部分技法要从拓制版画的技法中汲取。我将刻好的大印集中作一批钤盖,将印泥放在作餐具用的平底大盘之中,印泥要好,印泥在印面上要蘸得均匀且不留空处,然后将蘸满印泥的大印印面向上放好,将平洁、纤维有拉力的钤印纸覆在印面上,然后用日本的印制版画专用的磨压片在纸背磨压,印出的印模既要厚重清晰,又要保持刀锋石趣的细节,保持下刀生气勃勃的神采。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几十方印,每印钤盖五枚,干了一整天,所幸钤盖中弃去的废品不多。将来展示,不能像过去将许多印模贴在一幅印屏之中,而是要在一个画框中只放一印一款。这样的展示方式适应在展厅空间中的“壁上观”,使每方印的独立性更为彰显,读者可对每方印细细品读,在展厅里的移步换景中既能品读每方印的独立之美,又能通过许多独立的印作体会到整体的创作风格。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大印的特点在一“大”字,不独块面大,更重气象大。如李白的诗,纵有不工处,也自旷朗天放、气象恢宏。王国维评李白:“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这气象可感而不可状,可会而不可求,虽出天资,亦为积淀,虽为艺境,亦是人格。此为形而上者。就形而下的印面来说,大印要醒目而不繁琐,要团聚而不散漫。在书法创作中,古人说写大字难于结密,小字难于宽绰,篆刻亦如是。大印要团聚,小印要意态舒和。多字印文的大印宜于表现功夫,但印面章法容易平庸,故多字大印不可多作。常见当下书法创作中有将小字分块联缀而成八尺条幅者,实是小字连篇之作,不能算是大幅宏篇,篆刻亦然。当下日本篆刻也喜作大印,然而日本的大印虽章法醒目、刀痕明快,形式上也有大气势,但缺乏中国篆刻的灵魂“金石气”。中国篆刻形式的自然博大与意象的渊深并重,更重内蕴的气象。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五月底到南京出差,暇时到朝天宫古玩市场溜达,又见大印,石质比杭州买的还要好。店里只有四方,价格稍贵,但我心里发痒,还是买下了。运到北京,面对新买的大印,反而一点儿刻的欲望都没有。刻印这活儿对于印人来说,真如古人所说的“兴来者不可遏,兴去时不可留”,你说怪也不怪?这几方大印石只好收拾起来,留待下次心血来潮了。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文章图片72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文章图片75
文章图片76
文章图片77
文章图片78
文章图片79
文章图片80
文章图片81
文章图片82
文章图片83
文章图片84
文章图片85
文章图片86
文章图片87
文章图片88
文章图片89
文章图片90
文章图片91
文章图片92
文章图片93
文章图片94
文章图片95
文章图片96
文章图片97
文章图片98
文章图片99
文章图片100
文章图片1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