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合医案说良医与庸医

 jcuqx5eo1fb5k5 2022-09-12 发布于上海

吴医生喊你听讲座

我反复给大家说过,历史上为什么成为好中医真的好难,高手在不在民间?

我们看一个例子,陈自明,字良甫,南宋,江西人,祖辈三世业医,曾任建康府(今南京)明道书院医学教授。传递了几个信息,一,这是一名家传中医,二,有文化,是教授。

有人问我,吴医生瞎扯,古代哪来的教授?

呵呵,教授这个词,宋朝还真的有。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都设教授。

陈自明是历史上有名的妇科名家,他的学说,影响了明清、民国以来的所有妇科专家。

内经对于妇科,所提不多,不外乎女子的生理、天癸(月经)等。唐代之前,几乎所有妇科名著俱已失传,但我们的老祖宗治妇科病,在唐代之前主要遵循《金匮要略》,唐代之后还加上孙思邈的《千金方》。直到陈自明写下《妇人大全良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创新。他认为,妇科病,首调冲任,次重肝脾,这也就是我们现代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的基础。

看一则他写的医案:一妇人性善怒,产后唇肿内热,第一个医生用清热败毒散,绝对的庸医。为什么呢?因为妇人吃了药后,唇口更加肿胀,还加上发热、月经不调。

马上换了一个医生,再用降火化痰药,又是一个庸医!为什么呢?因为妇人吃了药后,食少作呕,大便溏稀,唇口出了血水(太吓人了)。

庸医完了吗?还没等到主角出场?早着呢,又换了一个医生,用理气消导,真正的庸医啊!为什么呢?因为妇人吃了药后,胸膈痞满,头目不清,唇肿经闭。

家人还不请主角,又换了一个庸医,用清胃行血法,吃了以后肢体倦怠,发热烦躁,口水涌出。最后一个庸医不甘失败,还想再开一个方子来证明自己,想用通月经的药,被及时赶来的主角制止,谢天谢地,主角终于来了。

所以,历史上庸医的数量是良医的几倍,大家估摸着也算出来了。而且,高手在民间的概念,请不要误解,这个民间,绝不是大山深处、山村里面。这里的民间,指的是御医之外的,有一定学识,儒家、道家出生,熟读《内经》、《本草》、《伤寒金匮》、《难经》,有学问的,在城市里、城郊结合部行医的儒医,才是高手在民间的说法。目不识丁、走街窜巷,有一两样治病绝活的,那叫郎中。

跑题了,我们继续看医案。主角来了,叫做陈自明,他看到了妇人的惨状,就说了:“病本七情,肝脾亏损,又数行攻伐,故元气之益虚耳,法当补阴益阳。”以加味逍遥丸合补中益气汤调治,元气渐复,诸症悉愈。

如果换成我,病人一开始善怒、唇肿,我怎么治?也就是说,我活在古代,成了家属第一个请的医生,为了不做庸医,我怎么辨证论治。

三点,一:女子以肝为先天,善怒,必然是疏肝解郁;二,唇肿,唇属脾,肿乃火与水相搏于上,当健脾消肿,引火下行;三:最最关键的是,妇人是产后,气血亏虚,所以适当要补气活血。这么简单浅显的治疗法则,愣是遇到了一堆庸医。

有人问,那现代呢,会不会遇到庸医,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大概率!

党参、半夏、柴胡、黄芩、肉桂、黄连、苍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大枣、干姜、陈皮、川芎、生地。就这个简单方子就行了。

这次武汉“神医”事件,还有不少老百姓,说民间中医好好好的,没有搞清楚民间的概念。他们以为的神医,连《伤寒》、《内经》都没有看过。老百姓将性命托付于这样的人身上,放心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