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补肾平喘汤 熟附片12克(先意)白芍12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细辛6克 五味子10克 生姜10克桂枝10克 杏仁10克 甘草6克 功能 温补脾肾,平喘止咳。 主治 脾肾阳虚喘咳证。长期喘咳,秋冬发作,喘息动时明显,咳嗽痰多清稀,畏寒四肢不温或重痛或浮肿,小便不利或清长,口干不欲饮,苔白润舌胖嫩,脉弦滑或沉细者。 用法 将药放入砂罐内,加水盖过药面浸泡20分钟(附片另包先煎15分钟再与诸药同煎),用文火煎3次,头煎沸15分钟,二煎沸20分钟,三煎沸后30分钟,将三煎药滤出匀分3次 服用,1日1剂。 方解 由于患者长期反复久咳或其他疾病导致脾肾阳虚不 能运化水湿,形成病理产物即痰饮,而痰饮又成为咳喘之因,如 此反复循环,致使三焦决渎功能失职,则喘息咳嗽痰多、浮肿、畏 寒肢冷诸症作矣。故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苓桂术甘汤健脾燥湿,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三方合用,使肺脾肾之饮、痰、水得 消,咳逆止而喘息平。尤妙在杏、芍、草三物的斡旋作用,杏仁苦 降,芍药酸收,既可平喘又可制附片及桂、姜、辛之温热辛散;芍 药、甘草酸甘化阴,可防桂、姜、附补阳之太过,共奏阴阳和合、肺 脾肾生理功能协调之效。 加减运用 便溏者生姜易干姜;动则喘甚者加党参15克; 手足转温、小便正常后,可用六君子汤加姜、辛、味善后。 方歌 温阳补肾平喘汤,桂枝五味细辛姜; 术茯健脾而渗湿,附子先煎切莫忘; 尤妙斡旋杏芍草,汪氏经验细参详。 按语 本方乃由《伤寒论》的真武汤、《金匮要略》的苓桂术 甘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加杏仁组成。具数方的综合作用,故对脾 肾阳虚所导致的喘息型虚寒性慢性支气管炎往往应手而效。 典型病例 王某,女,60岁,患咳累气紧已15年,常在秋冬 发作。发作已月余,症见咳嗽气喘,吐 白色泡沫痰,四肢冷,口干喜热饮,面色苍暗,唇绀,苔白滑,脉沉 弦。西医诊断为慢支炎、肺气肿、陈旧性胸膜炎,中医辨为脾肾阳 虚,痰饮犯肺。治以温阳补肾平喘汤:附片15克(先煎)、茯苓12 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细辛6克、 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 煎服3剂。18日复诊,咳嗽大减,痰沫减少,喘息平,四肢转 温。效不更方,继续再服3剂,改用六君子汤加姜、辛、味善后。随 访两年,疗效巩固。 ![]() ![]() ![]() |
|
来自: 沙澧闲人个人馆 > 《肺及呼吸系统,咳,喘,癌及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