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大陆最后3名军统特务低调见面,三人相视一笑留下1张合影

 历史探奇 2022-09-13 发布于河南

解放战争之后,南京政府覆灭,国民党走到了穷途末路,戴笠的军统情报局也随之没落,一时之间陷入混乱,很多隐藏的特务身份也被人彻底遗忘。

战争胜利后,我党团结一心,大力发展经济,国民党一系列人员也都跟随蒋介石一行人去往台湾,而只有三个人选择留在大陆,他们隐姓埋名64年,直到2013年,92岁的祝仁波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踏进了约定地点的大门,在这里他将与旧友重逢。

三个人的人生轨迹在短暂的相交后又驶向各自的远方。64年后,三位耄耋老人在新中国的吹拂下见面,他们相视一笑,脑海中回忆起那些随风而去的少年岁月。

一、最后的军统女特务

1946年3月,国民党军统特务老大、蒋介石的亲信戴笠乘坐的专机在南京西郊坠毁。戴笠死后,很多军统特务都找借口离开了军统,现今94岁的老人王庆莲也是那时候离开的,她结束了三年多的特务生涯,并最终选择留在了大陆。

离开军统之后,王庆莲回到了老家进入江山县粮食局成为了一名普通职工,与平常人一样结婚生子,直到退休。

回想起曾经的军统生涯,王庆莲颇多感慨,从穷苦人家的女儿到军统女特务,她究竟如何走上了这条路?尘封已久往事,像黑白电影一般在她脑海中闪过。

1928年,王庆莲出生于浙江江山县一户贫困家庭中,小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导致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四处讨生活。虽然家庭贫苦,母亲还是坚持让她读书,直到日本人入侵了家乡,才不得不辍学。

当时,身为长女的王庆莲想为母亲分忧,因年龄太小无计可施。1943年,军统来到王庆莲的家乡,想要招收一些与戴笠身为同乡的本地特工。王庆莲为了全家人有口饭吃,能活下去参加了特务考试,谁能想到她如此有天赋,一考即中,就这样,王庆莲正式成为了军统一员。

起初,王庆莲也不知道自己会加入军统,只是以为是到部队做机要工作。后来她表示,要是知道是去当特务,自己断然是不会去的,因为外界都传言进军统就是“生者进,死者出。”

年仅15岁的她,收拾好行李,抵达重庆。此时的时局越发紧张,一开始她被安排到磁器口造纸厂,每天负责的是打印秘本文件。后来,由于工作勤勤恳恳得到了领导赏识,便被调动到军统局本部,担任译电员。

军统的主要负责人是戴笠,军统在他的领导下如日中天,鼎盛时期特务人员高达50000人。军统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不仅是权力大,福利待遇也很好,还会帮着解决员工家里的困难,所以,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竭尽全力。

直到正式接管了译电工作之后,王庆莲才意识到,这究竟是多么危险的工作。每天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约一天要译1500字电报,紧张的气氛也让人十分压抑。

王庆莲还透露,为了让保密工作最大化,译电员都是来自江山的老乡,整个办公室都是江山人,说的都是江山话,即使有人想混进来也会因语言不通而作罢。

王庆莲的主要工作就是破译电报,参照不同译本进行暗文到明文,内容多为日本相关的。读过几年书的王庆莲上手极快,在军统工作期间破译日本密码达到800种,还升到了准尉军衔。也算是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6年8月,因与上司姜毅英不合,王庆莲离开了军统,结束了特务生涯,她心里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若不是有年事已高的母亲,绝不会在此工作。

在军统撤离大陆时,往日的同事劝她一同前往台湾,王庆莲选择了拒绝。后来,因为军统特务的身份在特殊时期还被下放过,事后她受政府的照顾,成为了江山县粮食局的员工。王秀莲表示,自己退休30年都是共产党在养活她,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

2013年,当志愿者找到王庆莲邀请她与另外两位老人见面时,她非常惊讶,怀着好奇的心情决定与另外两名老人见面。

二、戴笠的贴身亲信

在这三位军统特务中,身份最特殊的便是戴以谦。看到他的姓氏大家或许已经猜到,他就是军统老大戴笠的亲属兼任机要秘书。

其实,他们两人并不是直系亲属,但戴以谦和戴笠确实存在一层亲戚关系,二人籍贯同属浙江江山,按照辈分戴以谦应该称呼戴笠为“十叔公”。也就是这层特殊的关系,戴以谦可以决策很多重大机密事件,而且在工作中也经常会受到特殊照拂。

或许是血缘相似,戴以谦和戴笠一样头脑机敏,反应快,还是军人出身,上过抗日战场,他英勇无畏,奋勇杀敌。当时,戴笠早已经成为蒋介石身旁的红人了,与戴以谦见面还要追溯到1943年。

当时,18岁的戴以谦离开战场,去往江西铅山办事处工作,没过多久蒋介石便安排戴笠到江西视察,正好来到了戴以谦所在的办事处。戴笠看到戴以谦并问他:“你年纪这么小在这里干什么呢?”

戴以谦说到:“我在这里工作呢。”戴笠听后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戴以谦便受到凋令,表示现在办事处正缺人,特将戴以谦调到军统工作,请他做好交接,立即去往新的岗位。要知道,军统作为国民政府重要的机要单位并不是谁都可以去的,而且还是空降。

从此,戴以谦的人生发生了改变,踏上了一条腥风血雨的路。

入职以后,戴以谦先是被安排到专门的特务培训班进修,等他学成以后回到浙江,进入到军统东南办事处。

戴笠一直对自己的这位远房亲戚十分信任,到任不久,就提拔为机要秘书。

在职期间,他每天都跟在戴笠身边,自然也会经手很多重要文件,甚至关系到日本特务的处决他都可以参与。久而久之,他立马成为了情报组的红人,大家有事想走后门找不到戴笠就会找戴以谦。

整个抗日期间,戴以谦身为情报人员凭借情报屡获奇功,他的工作也保证了军统的正常运作,甚至升为陆军上尉。戴笠对他有恩,他也一直忠心耿耿,内战爆发后仍然与军统站在同一战线。

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坠毁身亡,军统也随之没落,没有了依靠的戴以谦找到了傅作义,加入他的起义组织,投身到革命中。

解放后,戴以谦回到家中务农,过了几年平静日子。因历史遗留问题,他从前的军统特务身份让他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对此,他表示自己不会上诉,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也愿意在狱中反省自我。只可惜,其妻子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与他离婚。

出狱之后,由于戴以谦年龄大了,生活上难以自理,相关部门便为他安排养老院,每月都有一定的补贴,还常常有工作人员来看他,这让戴以谦深受感动。他表示,现在的生活他很满足,吃穿用度都不容易自己操心,看病还能报销,要感谢党和政府。

戴以谦在与工作人员闲聊时,突然想到自己或许不是留下来的唯一军统特务,于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得知了另外两位人员的消息。

三、更爱机器的电台维修员

工作人员收到戴以谦的请求之后,立即去寻找。第一位与戴以谦联系的人名为祝仁波。与戴以谦和王庆莲有所不同的是,祝仁波并不接触情报工作,而是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维护军统无线电。

1922年,祝仁波出生于上海,年幼便父母双亡,每天靠打童工维持温饱。朱仁波的姐夫陈一白是当时非常优秀的电信专家,担任过无线电培训班教官。于是,朱仁波就在姐夫的推荐下来到了浙江警官学校,开始了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学习。

入学后,祝仁波先是学习报务,后因为成绩出色又被选去学习机务。机务内容涉及很多微积分、物理、英文等,这对祝仁波而言是极大的挑战。但是,他内心很是坚定,发誓不管多困难都要掌握这门技术,为此他昼夜苦学,逐渐地赶上了大家的进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成以后,祝仁波被分配到军统第四处第二科,负责发报机制作和维修,也培养了无数无线电人才。

由于当时电台技术落后,信号常常会受到干扰。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无线电掌握着战争情况和情报,成为敌人打击的主要目标。祝仁波便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找到无线电的故障,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每天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值得一提的是,祝仁波与戴以谦在军统如鱼得水不同,他对人情往来不是很在意,只是自己沉浸在无线电的研究中。

1948年,军统人员撤离大陆去往台湾,祝仁波不愿意离开,选择留在大陆并重新回到上海,之后,他凭借着自己一身的本领成为了一名维修工人。

虽然在军统祝仁波是一名纯粹的技术人员,没有直接从事过害人的勾当,却也常被称为是军统特务,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因为自己的曾经的特务身份被隔离审查。

在改造的十年间,他因为超高的技术为农场做了不少贡献,而后又被农场留用了16年,直到1980年才走出高墙,实现真正的自由。

最开始,邻居对祝仁波在军统工作的经历很是避讳,看着他总带有偏见,后来与祝仁波相处久了以后发现他是老实本分的人,就与他正常往来。

家家户户都通电了之后,人们也买得起家用电器,不管谁家电器有故障都会找他来修,对此他也很乐意帮助。年纪大了以后,他对机器的热爱只增不减,依然每天到晚和零件待在一起。

2013年,志愿者找到祝仁波告诉他还有大陆还有剩余的老同事,祝仁波又回想起自己当年在军统的生涯,怀揣着迫切的心情希望赶紧与他们见面。

四、短暂的交集

2013年10月,微风和煦,三位老人按照约定地点见面,三人心中都颇多感慨。他们在军统的任务各不相同,却都十几岁加入军统,为抗日战争出力,也都与电台留下不解之缘。虽然三人以前从未见面,或许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曾通过电台短暂交流。

现如今,经过60多年的岁月变迁,他们之前搭起了一座隐形桥梁,内心深处的自己指引着寻找同伴。

三人见面之后,并没有尴尬,就像许多年的老友一般你一言我一语。他们诉说着自己如何成为特务,这些年又是如何生存的,其中的苦楚虽一句带过,心酸却是对方心知肚明的。

三人都觉得这次晚年的相聚颇有缘分,于是,在见面地点的门前留下而一张合照。他们三人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而后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2019年,祝仁波因病去世,享年98岁,他的离开是那个时代落下的帷幕,让人心生感慨。

64年中,三人因“特务”的身份都曾遭受批斗,也受过他人白眼,但是,他们心中始终抱有对生活的激情,从未做出过伤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

当初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过去,对与错无法争论,只是当时的立场不同而已,战争时代没人能笃定自己的命运,你以为的个人选择,只是时代使然。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大家都会犯错,当时三人也是为了生存下去,才会拥有这样的身份,但是,在看清局势后及时撤退,就是最大的智者。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