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行家是如何炼成的(第十九章)古玉鉴定,可悟不可修

 古玉文化研究 2022-09-13 发布于江苏

  中秋过后,收拾行囊准备继续出门淘古玉,趁着收拾行囊的空闲与诸位喜欢古玉的同学们闲聊几句。

   很多刚入行或者未入行的古玉爱好者,大家呢都很关心古玉如何鉴定真伪这个问题,这也是古玉收藏圈内很多人迫切想解决的一个问题。

   于是便有很多人去看一些古玉研究的书籍,或者关心一些公号文章里的出土古玉的零散的照片,想要通过日积月累零散知识的阅读牢记,用增加数量的办法来修行,以求达到古玉鉴定知识的眼力的提高的一种美好期盼。

   其实这种办法是错误的,因为古玉研究这条路,他不是一条平坦的路,不是一个人在这条路上走的时间越久年纪越大走的路越多他的眼力便会越好,很多古玩市场或者古玩集会里,很多人干了一辈子古玩,走了一辈子他认为对的古玩路,到终究收藏档次还是一直停留在刚学时候的那个阶段。

    古玉学习研究,这条路他是一个阶梯式的道路,你所有鉴定眼力的获得都来自于你对于一个门类器物深层次的顿悟,你的每一次顿悟其实就是跳上一个阶梯,而且都将可能超越原来同时期上万人,眼力更是像爬楼梯一般,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往上爬,而不是一直保持一个方式方法苦行僧似的向前走,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向前走,不过瘦驴蒙眼拉磨罢了。

  其实学习古玉方法我觉得很简单,一天看一百件器物不如一百天看一件器物,抛却凡尘心功利性静静地去探索她的每一寸肌肤与骨感变化,并在脑中形成独立的坚不可摧的认知能力。

  比如,如上图所见,我们想象他是网上某些大V发布的馆藏图,三张我们看了一遍,再比如这样的图一天如果看上一百张差不多类型的,最后储存在我们脑海里的,只有一百多张混乱的画面,也许这些画面有那么三两天就忘的差不多了,这便是苦修,功夫确实下了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几乎为零。

   但是如果我们一天只看上面三件器物,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入微的来研究她,没有功利性没有凡尘心就是纯粹的热爱和喜欢来研究她,请相信我,同学们,你们一定会有惊讶的发现,她很美,而且你能看懂她的美,并且这种美你会记住很久很久,这才是眼力的增长与顿悟。

  我们初看一件器物,一定是看神韵,也便是古玩圈内常说的是不是有一眼,那么这个神韵是什么,神韵初级来说便是看器物的玉质工艺包浆以及老化是不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其中有没有不协调的感觉,如果有就要细看了。

  第二步,神韵没有问题,那就要看一件器物的工艺是否符合那个纹样的时代,如果春秋器物出现清代工艺特征,那就肯定不行了。

  第三步,看完皮子看看孔,看看孔道是现代电器打孔还是古代桯套管打孔,整体包浆玉质风化又是否达到了一致。

第四步,外面看完了,咱扒开衣服看看骨头里什么样,千年古玉他必然有千年的沁,这类沁一般都是入骨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沁在玉体内部而非表皮一层,沁晕染如活物般自然,有柳絮般飘逸如泼墨般虽然晕染,绝不是喷漆般干呛。

   很多古玉爱好者,我也明白很多人都很想有一双慧眼,可以一眼就看懂古玉真伪,不管是以获利为目的,还是因收藏鉴赏需要,这种向上突破的心态我完全是理解与赞同的。

   但是同学们,古玉研究和我出门淘货是一样的,出门淘货也好做人做事也罢,世间事可悟不可修,人生一世空白而来,万般遇见便是缘,见缘有所悟,悟便能明性,明性而致知,若事事苦修,见世间痴人,问修便有所求,有所求便是执念,执念往往会在关键处弥彰人心,人若心生弥彰又如何见自我,岂不是自掐慧根…

  你若心中藏着求藏着利,那么悟的时候便无法脱离心中那些私念,有私念便有弥彰,那么不光眼力很难有所突进,这一生恐也……

  若事事有所求,求之若得则久厌,求之不得则久郁,唯有不求之求,遇善也好遇恶也罢,今日有所获也好无所获也罢,对于无所求的灵魂而言,心灵便会变得超俗空灵,不被俗物所困,心中对美的感知能力自然便会慢慢增强,又何愁人无开悟之时,要明白,世间万般遇见皆是赐予,赐予便该欢喜才是,同学,你悟与不悟。

  放下,放松,放空,放下所有的精神执念,以一种干净的纯粹的喜欢,站立于荒野之中来抚摸古玉的肌肤,抚摸她的每一寸肌肤,不急不躁身旁自有清风为你伴奏。

  古玉的学习是享受,是精神触觉享受古玉所带给我们的美,这种美让人流连忘返,开心了想看一眼难过了想看一眼,如此长往下去,又何愁眼力无突破,境界无突破。

  易经中说,潜龙勿用,养精蓄锐时,不急于出人头地,刻苦努力时,不企图一鸣惊人,磨励心志时,不妄求突然开悟,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知识的时候少一些功利心,少一些目的性和目的地,让心放松让自己放松下来,让心和灵魂殿堂多一些感知美的能力,让美慢慢的滋养我们枯竭的灵魂。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