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甲骨文中的数字

 新用户2628djzQ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一,读作yī。此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及商代金文,其本义为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后引申为相同的,无二至的、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

图片

春秋战国以后,“一”字又可写作“弌”或“弌”,累增“弋”或“戈”旁,是一种繁化写法。后世这种繁化写法均被废弃。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图片

壹是一的大写。

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皆同。——《容斋五笔》

二,读作èr,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后引申为一加一的和、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不专一、不忠诚等。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

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图片

此二横画历代写法无大异。战国时期产生两种新写法:一增繁从“戈”;二增繁从“戈”从“肉”。古文字从“戈”从“弋”每无别,从“戈”者后代写作“弍”,作为“二”的异体字。从“贝”者后代写作“贰(贰)”,作为“二”的大写。

三(拼音:sān)。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由三横组成,每横都是表数符号。三本义是数目的名称,是二和四之间的整数,又表示序数第三,由此又引申表示多次或多数。

图片


四,读作sì,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以为两倍于二的正整数。

图片

四,指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以积划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四。其造字原理与”、“”、“相同,隶定为“亖”。这种写法亦见于西周以至于汉代的金文中,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与写作“四”者并存。

另一系列的字形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有繁、简两式写法。将金文横笔竖写,就成了“llll”;将“llll”与“二”合写。肆数词上是四的大写。

五,读作wǔ,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后引申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图片

五古文:𠄡、㐅

关于“五”的字源,主要有两种观点。

图片

其一。“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X”(万物交汇)基础上加“二”(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二,,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

其二。五,指事字。本用五横画表示数字“五”,与一、二、三、四造字方法相同。后以交错之形代替,或再加两横画于上下。“五”已见于商代甲骨文,由积画成数的方式表示数字五,这是“五”的本字。

《文源》:“五,本义为交午,假借为数名。二象横平,象相交,以二之平见之交也。”

图片

六,象形字。像结构简陋的棚屋之形。

六,汉语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当为草庐,是“庐”的初文。“庐”与“六”古音相近,所以假借为数词“六”;依阴阳理论,六是阴数,所以又指《易》中的阴爻。

《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图片

七,最早见于甲骨文。“七”本义为切断,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七”就借为数词,本义则淹没不闻;由数词“七”引申出与此相关的一些义项,如“七体”,指汉赋中一种以七段问答为主题的文学样式;按阴阳学说,七是由阳转阴的分界,故人死后,每七天一祭,俗称“七”,至七七四十九日,称为“满七”。

七,指事字。在一横中间加一竖划,表示将某物从中切断。 

“七”字在甲骨文中作“七”,而“十”字在甲骨文中作“十”(中间结点涂成●),二者本不会相混。后来“十”字中的一点变为短横,“七”字则写作长横短竖之形,二者固然有所区别,但还是很易混淆,所以战国时出现一种将“七”字的竖画弯曲,写作“七”来加以区别的异体,小篆认同了这种写法并将之规范化。虽则汉代仍存在作长横短竖结构的“七”字异体,但到楷书中就只剩下与“十”有明显不同的“七”字了。


图片


八,读作bā,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相背分开,即《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后借为数词,表示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引申表示多数或多次,是中国姓氏之一、汉字部首之一。


图片

九,,读作jiǔ,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早在甲骨文中“九”就已经被假借作数词,九是数之大者,所以又引申为多数;同时,由最大的数字代表至阳;又用作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九,象形字。像人手臂弯节之形,当即“肘”的本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图1、2),有左向(图4)和右向(图3)两种写法,后者(图3)由于不符合汉人的书写习惯,到西汉时渐被淘汰。而前者历经各代,笔画逐渐平直,最终成为楷书“九”的样子。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十(拼音:shí)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十是数目字,为九加一之和,引申指十倍、十来个。古人认为十是数字完备的标志,所以“十”又表示完备、齐全、达到极点,如十分、十足。又通“什”,指繁杂,如古代的“什锦”也作“十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