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 望》 课堂教学实录(一) ![]() 执教名师:刘 霞 ![]() 师:首先要告诉孩子们的是,今天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他们是为经典的文字,也是怀着共同的教育理想而来。所以作为济南人,我们也以我们的真诚来欢远方的客人! (生起立面向台下鞠躬) 师:刚才的阿姨是夸刘老师呢,我就是你们的普通老师,私下里称我是什么来? 生:霞姐。 师:嗯,霞姐,是吧!没有什么过多的荣誉,我就是一个寻常的老师,同样我们的课也是。什么叫真诚,我觉得就是我们上寻常的课。大家现在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换了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同样有书卷气,只是换了一个教室而已。我看大家还是身体绷得有点直,咱要不要放松一下,像我们的早读一样,可不可以啊?好,那我觉着就从《秋水》开始吧。来,歌诀体,“秋水时至”,预备起—— (师生歌诀体诵读《秋水》) 【PPT】 没有诗人的时代是死的 师:我们就这样开始,让心沉静下来,怀一颗柔软一点、谦卑一点、沉静的心,走进诗歌当中去。从哪儿开始呢?从这句话开始——没有诗人的时代是死的。这是八年以前,姐姐在写给我的一封信当中说到的一句话,她说没有诗人的时代是死的。那时候刘老师三十出头,还是有点儿心高气傲,心浮气躁,不能完全体会。后来慢慢的,然后读一点诗,了解一点诗人,似乎就渐渐的明白了一些什么。至少我觉得,我们确实需要像杜甫这样的诗人,而且是永远的需要。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去读杜甫的《春望》。 每个人心里面一定都有一个杜甫,我们想一想从小学到现在的,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关于杜甫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点儿,根据这两天的专题预习,分享一点你最想说的。来,俊希。 生:就是我觉得杜甫其实是一个比较富有抱负的人。这是因为我在前几天的专题预习中,看了有关于他的《八阵图》,就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然后这里呢,我感觉他不仅是在赞颂诸葛亮,也是在暗示自己也要像诸葛亮一样,就是那种功业十分高的一个人。 师:好,还有?孙昊。 生:我觉得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因为他写过很多诗。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觉得这句诗表达了他在战乱时分,还想国家、还想人民的那种感情。 师:是他很伟大的写照啊。好,还有?俏儿。 生:我认为呢,杜甫是一个非常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因为从《江南逢李龟年》中可以看出来。“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里看似云淡风轻得写了一个与故人的重逢,但其实呢,正是写了饱含自己一生的那种悲哀以及那种痛苦。 师:好,还有,乐童。 生:我去查阅资料,然后我发现,大家知道杜甫是怎么去世的吗?就是因为当时杜甫他是去一个庙里祈祷,结果发洪水了,被洪水困住了。然后就困了大概有一周的时间。后来等水退了以后,他的一个官员朋友立刻划船过去救他,然后从那个船上给他炖了一锅牛肉。他当时本来在祈祷之前,就没怎么能吃上饭,加上他又饿极了,一下子就把那些牛肉都吃了。然后肠胃在饥饿的时候吃了一些很不消化的东西,然后他就去世了。根据这件事,我认为杜甫他一生是一个非常冤屈,非常不得志的人。 师:这是她查了一些可能相传的一些材料。所以从他一生的经历来讲,很多人说,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还有没有想分享的?小叶。 生:就是我觉得杜甫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我们小学都学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这一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以后十分高兴,而且根据这个年谱可以看出,杜甫并不是被朝廷重用的,但是他还是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 师:里面有一句,特别让人振奋的一句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们心目当中都有自己杜甫的样子,但如果说我们要更加真实地走进这位诗人,要对诗人保持最大的尊重,其实就要去多读他的诗。今天这首诗《春望》,我们不妨来先把题目读一下。平长仄短,来,把题目读一下。 【PPT】 春 望 生:春望。 师:好。单看这个诗的题目,也就是我们抛开这四联诗所写的,你觉着最易引发你的联想或感受的是什么?书缘。 生:如果只看这个题目,我觉得最能引发我联想的就是一种百花争鸣,然后鸟儿也都在唱歌的那种很欢快的景色。 师:嗯,顺刚。 生:我最有印象的是这个“望”字。因为我是每当读到这个“望”字,我就是感受到了盼望家乡的那种感觉。 师:好,也是这个,还有吗?峘植。 生:“望”字我觉得是这个题目中比较深刻的一个字。因为他望到的可能是国君的昏庸,还望到了普通老百姓的一些苦难。 师:你已经结合了诗歌内容。如果单看题目的话,你可能觉得一下子让人触动感受是什么?来,雪怡。 生:我认为也是这个“望”字,我觉得这个“望”字它饱含了种种情感。从这个“望”字中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在那样动乱的时期里,仍然具有对百姓的同情。 师:大家已经都走进诗歌里边了。我们小学的时候学到过关于描写春天的诗歌,大部分写到春天的时候,一般会怎样去描写?比如说“春色满园——”(生接“关不住”),“一枝红杏——”(生接“出墙来”)。所以只看这个题目的话,是不是会感觉应该是明媚的春光,应该是山花烂漫,应该是花香鸟语。可是呢,杜甫偏偏没有呈现这样的景象。让大家去关注于这个题目,其实是由咱班陈鉴清同学启发老师的,要让大家特别关注一下,他在课下的这个专题预习当中呢,他通过和父亲的交流,然后查阅资料,有了非常令人惊喜的发现。好,这节课课堂,咱们学生大讲堂,由鉴清同学来开讲!(全体鼓掌) 生:我给大家说一下我的小发现,就是,我看这个题目以后,是结合诗中的内容,把一些感想来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春望”,“望”是仄声字,从中就可以看出,这个“望”字是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情感的。我认为这个“望”大概分为三重意涵。第一重,“望”是十五日的满月,就是《月体纳甲》中说“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就是阴历十五日这一天,月亮从东方升起,是和春天的目位重合的,所以说这个“望”字有代表团圆、喜庆、强盛等正面意涵。但是这个诗里头,他是描写了一种破败的景象,正好和题目做出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你看《诗经·小雅·采薇》里头说(吟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征召戍守说的是哀逝,却是“杨柳依依”的美景。而今他归来了,他却说这个“雨雪霏霏”的哀景。所以说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更体现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望”的第二重意涵是说亲人在外,家人盼望归来。就是希望如圆月一般圆满。所以说古人经常用月亮来寄托、表达思念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面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望”还有第三重意涵,“望”也是为祭祀的一种,具体为对四季中对名山的祭祀。“望”又有这种哀悼的意味,表现了杜甫对逝去的大唐盛世的哀悼与感伤,是从一个人一家的这种思念推广到国家民族的衰落与衰败,然后他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我认为是这样的。 (台下鼓掌) 师:第一点大家应该可能稍微听出来,他是结合了《易经》来从“望”字分析。第二,“望”有家人团圆之意。那么第三层这,个“望”字又有哀伤哀祭的意味。后生可畏,咱们也借鉴清带给我们的思考,继续往诗歌里面走。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请问:它是平起还是仄起诗歌? 【PPT】 生:仄起。 师:仄起诗歌。还记得诗歌四联的名称分别是? 生: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师:好,那请你读出内部的平仄。稍微思考一下,读出诗内部的平仄。一三五—— 生:(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师:好,看看能不能保持一致,读出诗内部的平仄。预备起—— 生: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师:是极合格律的一首诗。“恨别鸟惊心”这个“别”字,我们现在是读二声,好像看上去是平声,那为什么我刚才在听的时候你们把它读到的是仄? 生:因为“别”这个词在这里是个入声字,所以要把它归到仄声里去。 师:请问这首五言律诗一共有几个韵字? 生:我认为一共有三个韵字,分别是“深”、“心”和“簪”。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下。 【PPT】 春 望 杜 甫 ◆平韵·十二侵:侵寻浔林霖临针箴斟沈深淫心琴禽擒钦衾吟今襟金音阴岑簪琳琛椹谌忱壬任黔歆禁喑森参淋郴妊湛 师:看刘老师标了几个押韵的字? 生:四个。 师:四个,最后一个没有提到是“簪”。那我们来看,我们的《平水韵》当中十二侵部里面,我们来看这四个字是不是在同一个韵部里边儿?是不是?所以这首诗有几个押韵? 生:四个。 师:有四处韵脚,请你标好。平仄交替就是诗歌内部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它的声音美,也是紧扣着诗人情感的一种起伏之美。而押韵的这个字不断地回环,它好像在反复酝酿诗人的情感,在不断地加深,回荡缠绕一样,所我们平长仄短,入声短促,韵字回环地去或读或吟,来体会一下你发现了哪个字的奥秘。自己自由地或读或吟。 (生或读或吟) 师:有没有发现声音的秘密?选一个你印象特别深刻,有感触的字。慢慢读,慢慢体会。先小组分享。(生小组分享) 说一说你的新体会。韫睿。 生:分享一下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吟诵)。我觉得这个“破”字我感触比较深。因为“破”字是一个仄声字,前边这个“国”字是一个入声字,这两个一结合,就能凸显出作者心中的悲痛,再与后面的“山河”,尤其是这个“河”,它是一个平声,一对比可能更把城里现在的那种凄凉表现出来。 师:因为仄声有时候它的强调意味比较浓,而平声它有一种延长之感,似乎能引发无限的情思一样。好,来继续发现。成燊。 生:我想说颔联的“感时花溅泪”(吟诵),我想说这个“花”字。这个“花”本来就是春天美丽的景物,但是因为长安已经沦陷,诗人看到这些景物不再是美丽的,反而变得更加悲伤。我从颔联这一句里感受到诗人的悲伤。 师:就像刚才鉴清说的是以乐景来衬哀情。一鸣。 生:我想说的是“家书抵万金”(吟诵)这一句,然后我想说这个“万”字。因为我觉得他说家书说的不一定是家书,而是亲人的音讯,因为战争中联系不上,就是这样的。 师:那么这个“万”是什么声? 生:仄声。 师:仄声在强调这封家书的重量。继续。 生:我还是很想谈一下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两个字。首先“破”,就是一种陷落的意思。“草木深”在这里指的是人烟稀少。以前是一种很繁华的景象,但是现在国都陷落,虽山河依旧,春天又来临,但是眼前却是杂草丛生,这是一种无人的境界。当时的繁华与现在的残破不堪是一种很强烈的对比,体现出诗人的深沉忧国。 师:体现出诗人的万分忧虑。浩川。 生:我想说一下最后一句“浑欲不胜簪”(吟诵)。最后一句我们发现,“欲”和“不”都是入声字,然后就是前面“浑”是个平声,这个地方他不光指的是杜甫自己,他的头发都扎不起来了,像整个国家,整个国家已经非常混乱,显出了杜甫这个忧国忧民的心情。 师:这是由人及国。 生:而且非常急切地想帮助国家恢复原先的兴旺。 师: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读诗会发现我们比以前的朗读更深切的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所以呢,讲究格律的用字是诗人杜甫痛心的发声。这是谁的力量呢,这就是音形意结合体的汉字的力量,是诗歌的力量,当然更是杜甫作为诗人的功力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