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的茶器有哪些?

 雾霭霾 2022-09-15 发布于江西

中秋节陪阿宝去上海博物馆接受熏陶。他对希腊油画小展最感兴趣,我是又看到了那几个常年一直展览的茶器。本文简单闲聊一番那些茶器相关的茶事图片

上博展出的古物涉及面很广,而茶器只是其中非常小的局部,也没专门的集中展示,散落在各个展厅。本文有些是我拍的照片,有些则引用官宣图片更清晰。

图片

明 景德镇窑青釉划花缠枝莲纹碗

纯粹的茶器,最早的文物出现在唐朝。唐朝之前,茶器还和酒器等器皿混杂使用,没有剥离出来。

唐朝时最受推崇的茶碗是越窑青瓷碗。越窑是唐朝南方青瓷的著名窑口,位于浙江慈溪的上林湖、上虞、宁波一带,当代仍有生产。

图片

 唐 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

陆龟蒙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青瓷之美。千峰翠色四个字真赞。越窑青瓷的特点是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手感浑厚滋润,“如玉类冰”,备受唐朝文人推崇。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碗,越州上,鼎州次……越瓷青而茶色绿……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陆羽从颜色的角度对喝茶所用瓷碗的优劣进行了评判,也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对喝茶器皿的价值取向。因为茶色崇尚绿,所以推崇能够衬托出茶汤绿色的青瓷,而其他不能衬托绿色茶汤的茶碗,则退居次席了。

到了宋朝,茶色崇尚白,对茶器的选择也随之改变。范仲淹在《和章岷山从事斗茶歌》中有“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一句,描写的是茶事活动中用茶碾子将饼茶碾碎成茶末、以茶盏盛茶汤的场景。

宋朝首席茶专家蔡襄(我觉得他水平超过宋徽宗)认为“今茶之绝品其色贵白,翠绿乃茶之下者”,有传闻说蔡襄建议老范把诗中的“绿尘”和“翠涛”改为“玉尘”和“素涛”。他俩都是人品过硬的官员,但老范出身贫苦,当大官后仍然生活节俭,是喝普通茶叶的,茶汤绿色。而蔡襄会享受生活,喝茶汤白色的上乘货。茶色从尚绿转变为尚白,由此可窥一斑。

制茶工艺的发展,和茶色的审美变化,使得盛茶器具的流行颜色也随之改变。特别是点茶法和斗茶的风行,使得黑色瓷盏突然崛起,因为黑盏通过色差更能衬托白色茶汤。

图片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蔡襄写道:“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兔毫紫瓯”指的就是兔毫似的纹理的一种建盏,“蟹眼”则指点茶所用的泉水在烧煮的过程中,初沸时出现像蟹眼一样的气泡,靠气泡的大小形状来判断水的温度与火候是否适宜。

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位于福建建阳县那边。当代是上世纪末恢复生产的,断代好多年了。

除了建盏,还有其他的黑釉茶盏,比如江西吉州窑的木叶纹茶盏,就是将真实的树叶特殊处理后贴于黑釉盏上,经高温烧造。木叶纹茶盏颇有禅意,销售对象以喜好“禅茶一味”的客群为主。

图片

南宋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我对木叶纹茶盏缺乏了解,不知道上博展出的这个是宋朝时的主流呢,还是这个古董的档次其实不高?因为它的叶子形状比较扭曲,而当代货都是一看就是一片叶子。木叶纹茶盏在宋朝烧制完成后,里面的叶子不会随着岁月“流动”的。这是我的一个存疑。

进入明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由宫廷到社会各阶层,饮用散茶蔚然成风。饮用方式的变化,从之前的煎茶、点茶法,变为了“瀹饮法”,我们当代的冲泡法和明清很像了。

图片

明朝文徵明画的惠山茶会图卷在上博

饮用方式的变化带来了茶具的改变,紫砂壶从明朝中期开始兴起。紫砂壶一开始是用来冲泡绿茶的,那时红茶乌龙茶还没诞生,普洱这种边疆少数民族喝的粗茶还没进入汉族地主和文人阶层的眼帘。也就是说,紫砂壶当代的主流用法和它的缘起之间差异好大。

上博展出的紫砂壶有好几把,看起来是好老了,灰蒙蒙的,不像精美的瓷器那么亮眼。

图片

清 陈鸿寿“延年”铭紫砂壶

晚明的时候,紫砂壶发展成为最时髦的饮茶用具。文震亨写道:“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用。”

紫砂壶手捧不烫的优势,当代有些消费者也因此喜欢使用紫砂壶。明清时用紫砂壶泡茶可以隔夜不馊的说法,我觉得指冲泡绿茶,且那时还没工业污染空气的现象,当代就算了。

从功能上适合作为茶具的同时,紫砂茶器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融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文人壶风格,成为可以把玩的艺术品。

清朝时的盖碗在上博有好几个。和我们当代的功夫茶盖碗不一样,容量都较大,适合独饮,冲泡绿茶花茶为主。

图片

乾隆年间,冬青釉暗花茶叶末座描金盖碗

前有高手告诉我,那时的盖碗用来炖蛋也可以。从功能上我觉得行图片

图片

 乾隆年间,景德镇窑松石绿釉菊瓣盖碗

清朝时随着技术进步,茶器更加多样化了。盖碗风格琳琅满目,直接影响到我们当代。

图片

清 粉彩莲花纹盖碗

通过茶器的变化可以看到,饮茶文化是存在数次变迁的,不断有新东西的出现才能维持生机,获得新的生命力。当然,那些曾经的流行,前朝的审美,等等,也并非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总归会有人喜欢、把玩、收藏。仿古做新也蛮好的。有些东西的彻底消失,往往是残酷的战乱岁月导致的。

图片

 清朝钱慧安的煮茶洗砚图轴在上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