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古时的学者均不为之,今人却喜之。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朱子近思录.卷之二》第二十七条:明道先生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

下面附有此语的出处:时以经语录作一册。郑毂云:尝见显道先生云:“某从洛中学时,录古人善行,别作一册,明道先生见之曰,是玩物丧志。”盖言心中不宜丝发事。

明道先生,即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其弟程颐,号伊川。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

我们先明确一下,记诵博识的意思。

记,就是记忆,整篇大段的凭强大的记忆背过。

诵,就是朗诵,声情并茂、婉转悠扬、铿锵顿锉,给人以美的享受。

博,就是宽广,意思是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比如书法、丹青、琴棋等,不论精通与否,都或多或少地掌握。

识,就是见闻,知道的事情多。

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定性为玩物丧志呢?

上面文字中提到的“显道先生”,名字叫做谢良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官员。他天资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年轻时,拜师程颢时,程颢问他平时读了些什么样的书。谢良佐说,读史书。程颢便从书堆中抽出一本史书,谢良佐能够大段大段的、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再换一本书,也是如此。然后,谢良佐便恭敬站立,满心期待程颢老师会赞赏他。然而,程颢只说了四个字:“玩物丧志。”弄得谢良佐满脸通红。

谢良佐心中不服。因为他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程颢也会大段大段的引用。为什么自己背诵下来就是玩物丧志、而老师背诵下来就不是呢?程颢当然明白谢良佐的心思,便解释说:记得熟、背得过,是两回事。背得过是强记,记得熟是理解之后的自然记忆。理解之后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背得过并不代表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自古以来典籍多如牛毛,有哪个人能够将所有的书都背诵下来呢?如果一个人将精力放在这种记诵博识等费神费力的事上,就是蠢笨的行为。

谢良佐终于明白了,读书是为了明理见性,正心修身,便放弃强背硬记,最后成了一名学者。

据我观察,时下很多人把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国学,做成了谢良佐那样子了。每天规定自己读多少遍,还大声读。一直到背得过。而且,还以此为荣。还有一些人,背过来后,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想方设法的背诵出来,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明道先生(程颢)在讲课时引用的典故,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将相关的内容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了。这就是融会贯通。

做学问需要学会思辨、感悟。如强背一样的做法,都是“学而不思”,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