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24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经典摘录】

※ 大众教育是什么?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

※ 大众教育是要教大众觉悟。只是教大众生产、生产、生产,长得肥一点,好叫小众多多宰割的教育不是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是对大众讲真话。专对大众说谎的教育是骗子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对着麻醉大众的歪曲理论是要迎头驳斥。始而装痴装聋,继而变成哑巴,终之而拜倒在当前势力下,这是帮凶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

※ 大众教育是要教大众行动,教大众根据集体意识而行动。只教大众坐而听,不教大众起而行,或是依照大众的意思起而行,都是木头人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

※ 拼音新文字是大众的文字。

※ 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惟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若有所思】

端午节前读到的《生活教育之特质》提到了教育的历史使命,当时模糊地感觉到“政治”与“国家民族”是应该有所区别的。

而这一篇读下来,无疑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

本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中国遇着空前的国难”之时,“大众教育”就是“国难教育”,只有团结大众,让大众都站起来担负起救国的责任,中国才可以救。在这样特定的时期,“大众教育只有一门大功课,这门大功课便是争取中国民族大众之解放”。

“我们应该知道东北问题、华北问题,都是整个中国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尽管篇末注明本篇原载于1947年9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但根据文中内容,此篇应写于日军铁蹄开始踏入国土之时。

后来的历史,无疑证明了,在那样的时候,“唤醒大众组织起来救国”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经典摘录】

※ 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并不在于教人识字读书——固然识字原是重要的手段,而是在教人在行动中解决他自身与他所属的社会的困难。

※ 我们主张的大众教育是要冲破学校的墙围而以整个社会为教育的场所,而且由文字知识的教育扩大为超文字的行动的教育。

※ 教育是一种行动,而行动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行动,那是盲动。并且行动之能否成功,要看理论之是否正确。(《我们的态度》)

【若有所思】

本篇是为《大众教育》创刊号所写。

印象中,那个政局混乱的年代里,不知是由于无暇顾及还是有所忌惮,反而导致各种报刊杂志异常繁荣,各抒己见激烈争论甚至口诛笔伐辛辣无比,虽然也有各种打击压制事件,但总体而言,言论的自由程度似乎是空前绝后的。

反观现在的各种媒体,歌功颂德者有之,无病呻吟者有之,盲目夸大者有之,甚至,不顾事实真相,只以吸引眼球为出发点亦有之。

随手打开一条新闻,说某公交车司机在斑马线前停车60秒,等待行人先走。似乎有些不解,如果说这样的“新闻”目的是为了宣传文明礼让的,那么,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样的行为应该只是一种人人都会做的寻常事件,毫无“新闻”的价值,如果连这样的行为也属于罕见的“新闻”,那只能证明“文明”已经沦落到何等不堪的程度!从另一角度而言,公交车等待60秒的背后,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过马路,遵守规则的去“礼让”不遵守规则的,这样的行为也值得鼓励?如果这“规则”是法律呢?

扯远了,从这篇文章引发的思绪和教育无关了,打住。

更何况,正如看美女一般,隔远了看,总是窈窕淑女貌美如花,若凑近了看,其实难免瑕疵点点令人遗憾。今日之媒体与八十年前之媒体,本身就不存在可比性。

2016.6.12

图书信息

作者: 周洪宇 编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429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4621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