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35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经典摘录】

※ 学制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的组织。他的功用是要按着各种生活事业之需要划分各种学问的途径,规定各种学问的分量,使社会与个人都能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各种学问上适应他们的需要。

※ 生活与事业本体之需要是规定学制很重要之标准,我们分段落定分量时应当受他的制裁和指导。(《评学制草案标准》)

【若有所思】

对“学制”的理解尚处于比较模糊的境地。记住了一点——任何学制的制订,最重要的原则,一是看生活的需要,而是看学制本身的科学规律。

【经典摘录】

※ 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吾国自办师范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初等师范,只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练都没有相当的注意。

※ 初级师范大多设在都市里面,毕业生所受的教育既不能应济乡村的特别需要,而他们饱尝都市幸福的滋味,熏染都市生活的习气,非到必不得已时,绝不愿到乡下去服务,于是乡村学校的师资最感缺乏了。

※ 教育界各种人才需要什么,就该教他什么,要多少时候教得了,就该教他多少时候。

※ 学问是进化不已的,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有继续研究的机会。(《新学制与师范教育》)

【若有所思】

本文承接上文,专谈师范学制。

文章谈到师范教育的一个现象——只培养教员,而不顾行政人员等等,个人认为,这点值得商榷。

首先,在学校里工作的,绝大多数都注定只能是普通教师,“行政人员”等毕竟只是少数,完全可以在其需要从事这个岗位的时候进行岗前培训,而不必非得列入师范教育的课程——毕竟,师范更多的应是造就合格的教师,而不是鼓励“当官”,尤其是对于教育界“行政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当多数人都以“教而优则仕”“教而优则研”为荣耀,以脱离课堂为追求,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价值在哪?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其次,即便是“行政人员”,或者通俗地说——“教育官员”,也应首先立足于课堂,正如只有先成为课堂里的能手、好手,方有可能成为好的领头羊。只有真正种过田的人,才懂得庄稼的习性,才会在每一个时令做这个时令里该做的事,才会用最适合庄稼的方式去对待它们的成长,而不是只为了最大化的“效益”和最快见到“成果”去干揠苗助长的事——其实,当庄稼能够用最合适的方式成长的时候,作为结果的“产量”反而是最高的。

让不懂土地的人来种庄稼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同理,让不懂教育的人来管教育,是一件很可悲甚至很危险的事。

2016.6.30

图书信息

作者: 周洪宇 编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429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4621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