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字经》里的故事(1)

 杏利的麦田 2022-09-15 发布于河南

《三字经》概述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便于诵读。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广博丰富,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作为儿童读物可让儿童从小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习俗。近代经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物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有一个中心,而且每一部分开头提出观点,然后再举事例,所以这本书里包含大量的典故,知识含量非常丰富。

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七情、八音、九族、十义,一应俱全。

第四部分从“凡蒙训,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

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到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通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刻苦勤奋,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读过后,再学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为什么要强调先读经和子呢?我认为“经”指儒家经典,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人生的价值观和态度主要取决于主流思想。如果没有主流思想作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这个人很难取得什么成就,也很难在社会立足。“子”是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国人的思想是丰富复杂的,除了儒家思想,中国人还受到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影响。先读经典和诸子为儿童的一生奠定了思想态度和思想方式,然后再去了解历史,会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对儿童的一生都有教导意义。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了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

这部书的作者有两个,原典作者南宋人王应鳞,后来章太炎又作了增改。

《三字经》作为儿童读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其内容涵盖非常丰富全面。作为华夏子孙,一生中有两本书是一定要读的,那就是《三字经》和《弟子规》。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古代的书,不能认为是经典就全盘接受,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古代经典自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不一定能适应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要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们有用的我们就学习并付诸实践,不适用的我们就要抛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