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中医辨治方法一、施治原则 清·董西园指出,治疗

 三和行者 2022-09-16 发布于宁夏
中风中医辨治方法
一、施治原则
清·董西园指出,治疗中风“当先辨其真中、类中及在经络、脏腑之别,更察其阴阳、左右、寒热、气血之偏虚,湿痰之证据,然后立法施治”。近代张山雷根据其实践经验,认为“闭者宜开,脱者宜固。气火之升,宜于抑降;肝阳之扰,宜于清泄;痰涎之塞,宜于涤化,阴液之耗,宜于滋填”。此六法为类中治法之大要。对于真中之急性期应加疏风、清热,调和荣卫之法。恢复期可配合针刺、按摩、药物外治等法。
二、常用治法
1、开闭法:“闭证宜开,开其关窍,决其痰变,使得纳药也”(《中风斠诠》)。“搐鼻、揩齿、探吐皆开法也”(《金匮翼》)。本法适用于卒中昏迷,口噤不开,痰涎壅甚者。如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宜迅速取半卧位,针刺人中、印堂、十宣、涌泉,或用卧龙丹、皂角末吹鼻取嚏,以通肺气,轻者可即时苏醒。口噤不开者用乌梅或开关散、白矾散擦大臼齿龈,如不能全开者,用竹制压舌板拨齿(忌用锐器拨齿),并留置甘草如中指粗细一小段于牙缝间,以便去痰喂药。痰涎壅盛者,应吸痰或用纱布裹手指蘸淡盐水挖之,以防窒息。然后徐徐灌入鲜竹沥一小杯,内加姜汁一、二滴,或加鲜石菖蒲汁(约生药~两许);昏迷较深,辨证属阳闭者选用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阴闭选用苏合香丸、紫金锭;兼见痰火壅闭者,加用礞石滚痰丸、雪羹汤;气火上腾者加用羚羊钩藤汤或镇肝熄风汤;痰湿蕴闭者加用涤痰汤;阳明燥实者选用凉膈散、三化汤、承气汤之类。
2、固脱法:“脱证宜固,除独参、参附外,如恋阴益液,参、麦、萸肉、五味、阿胶、鸡子黄,亦是固脱必需之药”(《中风斠诠》)。本法适用于卒中肢厥汗冷,目合眼开,二便失禁。不问有痰无痰,均宜进独参汤以固摄元气。如兼喘息气促痰壅者为下虚上实,可加用黑锡丹以降逆坠痰;如痰涎壅盛者加用猴枣散,以石菖蒲煎汤送服;若声嘶气促,舌短面青,自汗淋漓,脉象微弱无神,气粗如鼾者为元阴、元阳俱匮,急当摄纳真阴,固护元气,可用既济汤或地黄饮子加减。
3、潜镇熄风法:适用于肝阳暴盛,气火升腾之证。症见头目胀痛、眩晕、恶心、面赤如醉,恩粗气高,躁烦不安,脉象弦劲者,急用《金匮》风引汤去干姜、桂枝加龙胆草、钩藤,重镇上逆之气火,以防血随气奔。如挟痰者可加天竺黄、竹沥;有热者加山栀、黄芩;如见筋惕肉瞩,肢麻者为肝风内动,中风之先兆,可用羚羊钩藤汤以平肝熄风。
4、调气化痰法: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故化痰必须调气,气调则痰自除。卒中时痰涎壅盛者,可用四黄涤痰丸以下气降痰;轻者用导痰汤加苏子、瓜蒌。如素体肥胖,湿痰盛者用二陈汤加南星、木香、竹沥(加入姜汁一、二滴)。风痰阻络,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者,可加用白附子、全蝎、僵蚕之类以搜风祛痰通络。
5、清热养阴法:适用于已中或未中之前,内外火燔或肝肾阴亏,内风暗动之证。前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山栀、黄芩以清泄肝热;后者用千金生地黄煎,或大定风珠以养阴熄风。
6、疏风和荣法:主要用于风邪中络之证。偏于血虚者用大秦艽汤以养血祛风;偏于风寒者用小续命汤加减,以疏散外邪,调和荣卫。
7、逐瘀通络法:适用于中经络之证,及中风恢复期之信瘫者。通用四物汤加丹参、红花、桑寄生、鸡血藤以活血祛瘀;气虚脉痹不通者可用补阳还五汤。如兼见肝肾不足者,可用独活寄生汤去桂心、细辛加续断;兼有湿热滞于经络者,可用千金白蔹薏苡汤去干姜加知母、络石藤、草薢。亦可用活络效灵丹、小活络丹等方。
8、滋养培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之痰火已去,而体弱正虚者。偏于肝肾阴虚,可用一贯煎或集灵膏,以填阴敛阳;偏于气血亏损者用大补元煎或养荣汤之类,培其根本,濡养筋脉。
4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