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鸣:医案学习漫谈】下

 昊晟堂 2019-06-14

医案学习漫谈

有医友提出如何学中医,如何进步快。自昨日发照片开始,将抽点时间谈谈体会,题目就叫医案学习漫谈吧。既是漫谈,想到哪随便说说,不一定很有条理,欢迎共同探讨。因字数限制,每次只能发短文,欢迎继续关注。

学中医的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我上了几年学(包括自学)后来水平(治疗效果)为什么上不去了,我的体会是:奠基之后,多读医案是理论到临床过渡的桥梁,没有这个桥梁,可能会留在只有理论的原地,甚至一辈都过不了河。即便能过了河,有桥走,何必弄湿衣服费力的游泳过去呢。关于学习医案的重要性,曾经提过,玆不赘述。

一、首选善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汉代“诊籍”出现起,宋代以后个人医案渐多,迨至现代,各种医案汗牛充栋,一生亦难尽读,甚至穷其一生精力,没听过书名的医案,也不在少数(我即存有300一400人的医案,没看过一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选择好的医案至关重要。好的医案有以下几个标准:①符合中医原理规律。②理法方药项目齐全。③记载完整不弄虚作假。④经得起重复验证。

我认为较好的医案(符合以上条件二个以上)有: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陈明《伤寒(金匮)名医验案精选》,《温病名方验案说评》。喜用经方者可选《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陈瑞春《伤寒实践论》。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研究杂病者,可看《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宋爱人》。有一定临床基础者,可看《临证指南》、《柳选四家医案》、蒋宝素《问斋医案》等。欲全面研究古人医案,徐衡之、章次公等编《宋元明清名医类案》较秦伯未《宋元明清名医医案》更全。前者収集了46人的医案,包括徐叔微、李时珍、陈修园、张千里、姚龙光等较少见的名医医案,内容广泛。现代史宇广、单书健所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丛书》按病证分类,适合重点研究某种疾病。

读医案要选善本,是一般要求。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每个人的师从、阅历、爱好不同,所以,选择可以多样化而不一定受前述善本医案的限制。例如:喜用经方者,还可看《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毛进军《经方心得》和《经方活用心法》,《曹颖甫医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等。喜用温病方者,可参看《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蒲辅周医疗经验》。从事外科为主者可看《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西结合专业人士可看《章次公医案》。重视儿科者《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今后简称‘丛书’)董廷瑶,王伯岳,赵心波,宋祚民,刘弼臣等专辑很好。对耳鼻喉科有兴趣者,可以读读《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业针灸为主者,《丛书》中邱茂良,刘冠军,承淡安的专辑较好,杨甲三专辑重复教科书内容太多。研究妇科者,《丛书》中刘云鹏,徐志华的专辑较好,后者著作按现行教材顺序写成,内容全面。《近现代二十五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一书,汇集了25位名医的经验,缺点是没有索引。医案类著作太多了,实在介绍不完只能选择介绍以上内容。《丛书》中,胡天雄专辑属于医话类著作,书中介绍的方子很有效,经得起重复验证,不失为佳作。

二、借助工具

俗话说“一分学问一分医”,“秀才学医,笼子里抓鸡”,古代儒医多有科举做官,弃官从医的经历,多数具有良好的文学、文字修养,普遍熟读四书五经。而现代人,从小接受的是西方式的教育,数、理、化、英语水平不可谓不高,但中国传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建国后文字改革,字变成了简化的汉字,古代医案中的繁体字看不懂,医案中某些词句理解不了,这都影响了对古人医案的学习。例如:西席,如君,梦熊无征,海屋添筹等。如果理解不了,学习效果肯定会打折扣,甚至闹出笑话。曾有人问我一个字“耎”,我说这个字是“软”,音义同,你说的是内经中的一句话: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吧?遇到学习中的问题,我们就要借助工具了,常用的工具包括字、词典、电脑等。神奇的电脑联网后可以解决你的一切问题。初读医案还可以借助浅显的书籍工具书,黄煌先生曾著有《医案助读》一书,介绍了很多学习的方法,最好先读一遍,上海金寿山先生在《上海中医杂志》曾撰文论学习医案的重要性并举数案加以说明,很有启示作用。

三、医案读法

学习前贤医案,要重点学习以下几点内容:①辨证施治经验。②隨机应变技巧。③独特用药经验。

先谈第一个内容。在接触中医之初,我们就知道了中医有二个特点,(其实不止二个,讲课时,我曾经补充了二个内容1.重视宏观,忽视微观。2.随意性强,规范性差),二个特点中,最主要的是辨证论治。辨,是分辨,辨别,医师通过四诊对患者的病症做出分析,辨别(包括鉴别)。简单的病症,患者可以自辨,经常听患者说:“我受凉啦”,“我上火了”。医师所接触的,通常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医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证,中医的证,不同于西医的病,秦伯未先生指出它包括病因,病位,症状,邪正关系,同时还可以是诊断,中医的证通常是四个字组成,例如:脾虚泄泻,病位在脾(相当于西医小肠,消化系),病因是虚(正气、机能不足),症状是腹泻,邪正关系是正虚无邪。那么针对这种证(诊断)相应的治法是健脾益气,收涩止泻。方剂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除此以外,我认为所辨之“证”,还应该包括病证(如百合、痹、痿、痰饮、肺痿等,也可包括西医的病)、方证(如小柴胡加石膏汤,大柴胡、桂枝茯苓丸方证)、脉证我认为病证、方证、脉证是中医初级、中级、髙级三个阶段的标志(当然很难截然划分)。经过五年的院校学习(或自学),认识病证应该不成问题,但经验不足,疗效不高。再经5—10年的临床,可以熟练的辨别方证,选方、组方比较符合实际,因而有了一定疗效。到了高级阶段,可辨病证、方证,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脉象判断病情,自拟新方或重新组合方剂,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至于“论治”,胡希恕先生认为还是“施治”恰当,方证对应,拿来就用,何必去论?

辨证施治的过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字:理、法、方、药。我在《宋爱人医案诠注》一书中,编写方法即是按照病因、病位、症状、邪正、理、法、方、药的顺序重新编排诠注的。

四、我是怎么学习医案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学习的医案可能越来越多,初入门时宜读的医案,在前边已经作了介绍,读案前,最好先看一下前面的叙,凡例等内容,熟悉一下作者的师承,经历,擅长等。下边所举案例是我学习医案的做法,方式,体会,这种方式还可发现假案,古代人名利心差,医案比较真实,现代人为了晋升,造假的不在少数,千万别学了假的,又把假案方法用于临床。

举例说明我的学案方法:《赵海仙医案》“抑郁伤肝,肝火灼肺,咳逆频仍,迭次见红,精神萎顿,谷食减少,脉象弦细而数,损怯之根已露,际此火令司权,仍防血溢为嘱。北南沙参、甘草、款冬、川贝、丹皮、藕片、云苓、百合、扁豆衣、桑叶、冬瓜子、糯稻根须”。

1.病因:抑郁伤肝,肝郁化火,肝火灼肺,木火刑金。

2.病位:肝,肺(肝虽为原发,现在为肺重心)

3.邪正:邪热动血为重,已显露正虚之象。

4.症状:咳嗽(当见痰少。痰少者,肝火灼肺,而非肺病者也。火灼金伤,肺津已亏,痰必少而难咯出)。挟血(火灼金伤迫血,状似肺痨(肺结核或肺癌均可归此)。精神萎顿:久病、重病,正气已亏。谷食减少:土败之象,肺病见此可忧。脉象:弦(病位涉肝)细、数(阴伤)

5.理:情志抑郁,肝郁日久化火,上刑肺金或脾弱食少,土不生金,金不制木,肝郁化火,反侮肺金。金失清肃,上逆为咳;火灼络伤,迫血离经妄行,隨咳而出。

6.法:清金保肺,泄肝扶脾,佐以止咳止血。

7.方:自拟(学识所限,没看出是何成方化裁)

8.药:南北沙参、百合、桑叶、冬瓜子、川贝、款冬(养肺阴、清肺热,肃肺镇咳);甘草、扁豆衣、云苓、糯稻根(培土扶正敛汗);丹皮、藕片(泄肝火、凉血止血。

余幼年曾见忘年交王大铎先生罹肺结核咯血,山东名医韦继贤用一方,与此方相近,服之咯血辄止,何须多剂,故知此方必效。

几点补充说明:

1.每日所发之文,为直接写成,没有底稿,只粗粗校对一遍,错误难免。

2.很多人提出药物用量问题,本案原无剂量,再说每个患者具体情况不同,剂量可因人调整,故不渉剂量。

3.韦继贤先生所用之方还有夏枯草、海蛤粉、海浮石、白茅根等,因系40年前所见,忆之不全,有此思路即可,临证可以加减。

4.有何好的建议,欢迎提出,以便改进。

五、写法各异的中医病案

中医医案非常活泼,写法各异。或先叙病因病机;或首述症状脉舌;或洋洋千言;或寥寥几字。蔚蔚大观者有之;短小精悍者有之;或议或论,或画龙点睛,非阳性症状不记,不象西医住院病历那么详细,甚至八股文式的来上一句:肛门生殖器未查。昨天的医案是先述病因病机,今天选择另一种写法的医案:《陈莲舫医案》“皇上,脉左三部静软,右寸关微弦微数。仍属水亏木旺,心阴心神两为不足。耳堵且响,轻重不定,腰俞酸重,跨筋掣痛,头蒙觉痛,亱寐不宁,心烦较甚,口亦作渴。大致阳浮于上,阴虚于下,郁热内风,有升少降。仍用丸以滋补,佐以煎方调理,谨拟清阴和阳之法。杭菊花、辰炒拌抱木神、制萸肉、桑寄生、煅石决明、蒸去心远志肉、合欢皮、川续断、炒谷芽、炒麦芽、引用红枣、路路通、橘络。”

此案是先叙脉,以脉分析病因病理,拟定治法。按昨天的方式我们分析一下:

1.病因:水亏木旺(肾虚肝旺)

2.病位:肝、肾。

3.症状:耳堵耳鸣,腰酸,髋筋疼痛,头昏头痛,寐差心烦口渴。

4.邪正:正虚(肾虚)阳浮(风阳上扰清窍)

5.理:水亏木旺,上扰清窍,木旺火浮。

6.法:滋肾和肝清心

7.方:自拟。

8.药:前述。分析药、方不尽合理,故疗效不佳,本案可取之处在以脉分析病因病理。后有数诊,方不相同,可见御医水平不过如此。同时,我们应引以为戒的是:注重脉诊,忽视其他三诊。

六、辩证准确,施治合理

上次医案可以看出:前人医案并非个个都是佳案,也可以是失败的病例,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高自已辨证的能力,做到辨证准确,施治合理,力争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再看一下近代名医丁甘仁的名案:“徐孩,发热六天,汗泄不畅,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咬牙嚼齿,时时抽搐,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不扬,筋纹色紫,已达气关。前医叠进羚羊、石斛、钩藤等,病情加剧。良由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阻肺胃,肃降之令不行,阳明之热内炽,太阴之温不解,有似痉厥,实非痉厥,即马脾风之重症,徒治厥阴无益也。当此危急之秋,非大将不能去大敌。拟麻杏石甘汤加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象贝、天竺黄、郁金、鲜竹叶、竹沥、活芦根”。

之所以说此是名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法方药齐全,全案一气呵成(由此案可以看出当时丁先生精神亢奋、胸有成竹)

病因:风温,痰热

病位:肺,胃

症状:发热,汗少(见此仍可发汗宣肺);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必须配伍化痰);时时抽搐(状似肝风内动);苔薄黄腻,脉滑数(痰热之象,与肝风内动抽搐鉴别即在于此);筋纹紫已达气关(指纹紫主内热,达气关病非轻,病在气欲入营)。

邪正:邪亢,正气不虚

理:风温痰热互阻肺胃

法:外解风温,内清痰热

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宣肺(祛痰)+清热+化痰

2.此案不仅理法方药齐全,并提出了鉴别诊断:虽有痉厥(咬牙嚼齿,时时抽搐),实非痉厥(前医用羚羊,石斛,钩藤等,病情加剧)。

3.提出诊断:马脾风(手太阴之风温,阳明内炽之热与痰浊互阻肺胃)。马脾风,中医病名,指暴喘。我的理解是:午-马-心-火热,脾为生痰之源,脾-痰-喘,热极易抽搐动风,这或为马脾风病名的由来吧。此病名似西医之肺炎。《医宗金鉴》用五虎汤,即麻杏石甘汤加茶叶。

4.确定治疗主将为麻杏石甘汤,考虑到该方去痰平喘药少,再加贝,沥等清热化痰,竹叶,芦根以助麻黄祛风清温,尤妙在天竺黄清热化痰定惊,郁金预护膻中(温病学派叶、吴见解),以防逆传心包。可以看出丁甘仁先生诊断正确,用药恰当,并将伤寒、温病理论融一炉冶,堪称高手,故一剂症状大減。

七、晦涩难读的医案

有一类医案,还可用另一种方法,仿照清代陈修园注解《伤寒论》的方式,即原文中间加注式,用这种办法可使原来晦涩难读的医案变的通俗易懂。

以下“按”及括号内为余所加。如:《李士材医案》:大宗伯董元宰有少妾,吐血蒸嗽,先用清火,继用补中,俱不見效。按:吐血(骨)蒸(潮热,消瘦,盗汗)(咳)嗽,(病名虚劳或痨,清火不效,虽有潮热,自非火热;补中无功,虽有体弱消瘦,亦非气虚)。士材诊之,曰两尺沉实(时珍日“尺候于脐,下至跟踝”,踝读作Kua,尺脉所主脏府之外,主下腹,下肢至足,正常脉象大小,以关为大,寸次之,尺脉最小。今两尺沉实者,病脉也,即尺脉较寸、关为显,原为最小,反见沉实,则是病脉,代表病位,见此可见)少腹按之必痛,询之果然(脉证符合若节,进一步分析病因,此为恼)怒后蓄血,经年弗去(弗者不也)乃为蒸热(后人谓瘀血发热)热甚(迫血妄行而)吐血,阴伤之甚也。以四物汤加郁金,桃仁,穿山甲,(或问:抵挡汤丸可否?曰此久病体弱,虚劳之象已见,不任竣攻。只可参入)大黄少许(在养血扶正前提下缓攻。药后)下黑血升余,小腹痛仍在(前方有效,可知蓄血未尽,当)更以前药加大黄三钱(击鼓再进,乘胜追击。用加大量以后之药)煎服,又下血黑块如桃胶蚬肉者三四升(似今子宫肌瘤,囊肿,抑或为死胎)腹痛乃止(蓄血已尽,而正气亦伤,所以)虚倦异常,(先攻后补,今邪尽,当以)独参汤饮之。三日而热减六七(邪去正复佳兆。效不更方,参竣而价昂,今邪退正复,改用益气养血的)十全大补汤,百余日而康。

八、字数少的医案

以往我们遇到的医案多为字数较多,记载完善的医案,但在古人的医案中,字数少的亦不乏其例,叶天士的医案甚至少至二个字:“脉细”,这就给我们的阅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演绎法,假设求证法,反推法来学习前人的经验,当然,这需要有一定功力和临床经验时才能做到。

《何廉臣医案》:马左,肺燥,咽干,咳吐粘痰,胸痞,治宜清润。甜杏仁,冬桑叶,杜兜铃,瓜婁皮,炙枳壳,广郁金,冬瓜子,紫菀,白前。

本案叙述极简,我们先抓主症:“咳”。《内经》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为咳”。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其他脏腑影响到肺,均可致咳,但痰少,只有肺脏本身病变,痰则会明显增多。患者吐粘痰,此处粘字极具诊断意义:粘指痰咳吐不畅,可扯长丝。若是风寒则为清稀,落地为水,不会凝结,因其粘,故诊为肺燥。症见咽干,胸痞,亦是粘痰上阻,津不上承,肺失清肃。另外,可以从治法反推病因:清润适用于温燥证,从药物亦可测知病因病位邪正症状。试析之:

病因:温燥伤肺,肺失清肃

病位:

邪正:温燥之邪不甚,肺津伤亦不甚

症状:咳嗽,痰粘,咽干,胸闷

理:温燥之邪伤肺耗津,肺失清肃

法:清肺润燥,化痰理气

方:取桑杏汤,止嗽散加减重组

药:桑叶,娄皮,冬瓜子清轻以除燥热;杏仁,紫菀,白前止咳化痰;枳壳,郁金宽胸理气以除胸痞;兜铃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九、学习前贤临证应变

《赵海仙医案》:曾经失血,迩(意‘近’也)来咳逆,咽痛音哑,寒热往来,已延年余。肺痿已著,拟方徐徐图之。

赵海仙,名履鳌,江苏丹徒人,以博雅闻医林,自轩岐以至叶薛,无不精研,直造其巅,以术名大江南北者,数十年不衰,所治疑难大症极多,颇有可取。此案论症简,初学读之不易,试析之。“曾经失血”,乃既往史,血者阴也。曾经失血,恐非偶作,反复失血,其阴必伤,以之测人,其人多形瘦,虚劳貌也。“迩来咳逆”,为近患咳嗽气逆,或为新感外邪,新感不足虑,所虑者,既往失血也。稍有不慎,则有失血之虞。“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为医者不可慎。“咽痛音哑”一为新感之邪在肺,一为既往失血,阴亏火旺,虚劳之象。“寒热往来”并非发热恶寒交替。此症结合其后用药,当做患者有时寒时热之感,虚劳之象也。“已延年余”则新感之邪己解而“肺痿已著”。综合以上所述,失血阴伤,虚火灼肺,法当甘凉濡润以救肺,年余之病当徐徐图之。研究此案的目的,是学习前贤临证应变的能力,如何处理临床棘手问题。

下面再看一下赵海仙的用药:灸草,桔梗,麦冬,生地,南北沙参,阿胶,油桂,麻仁,红栆,童便。这是个什么方呢?大家可以借此重温一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的有关经文。重读后可以发现:赵海仙所遵所用,俱源于仲圣。减温热以免伤阴动血,加清降以补阴靖血,若按愚意,桔,桂可减,茅根,茜草,炙百部似应加入。

十、统计法研究用药经验

在以往几次医案漫谈中,介绍的都是一个医案,今天变个方式。

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收集了叶氏用黄芪建中汤的五个医案(当然还可收集更多),用《中医学习,应用八法》【小编提醒:名师50年经验总结,中医应用的8个法则】中统计法方式,来研究叶氏的用药(方)经验。先看医案:

1.形神积劳,气泄失血,食减,喘促,由气分阳分之伤,非酒色成劳之比。

黄芪建中去姜桂。

2.脉左细,右空搏,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亦溏,寒凉滋润,未能治嗽,徒令伤脾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营、肺、卫。仲景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之二十日。宜建中法。黄芪建中去姜。

3.内损虚证,经年不复,色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纳谷不肯充长肌肉,法当建立中宫,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治嗽,嗽不能止,必致胃败減食致剧。黄芪建中去姜。

4.由阴损及乎阳,寒热互起,当调营卫。黄芪建中汤去姜糖。

5.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烦倦,神羸,不食,岂是嗽药可医,《内经》有‘劳者温之’之训,东垣有甘温益气之方,堪为定法。归芪建中汤。

叶氏除自拟方法外,擅用经方,在其医案中,用经方的例子隨处可见,并有其独特的方证标准。上述五个医案如果孤立的看,不一定掌握他的方证标准,如果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叶氏用建中(包括加减汤)汤的方证选择标准:①久病消瘦体弱。②胃纳不佳。③时寒时热。④喘促短气,容易出汗。⑤脉虚无力,不数。⑥有操劳过度史。

十一、知常达变

知常易,达变难。医书(包括教科书)只能记载、论述规律性强的内容,而医案恰恰可以弥补其不足,所以多读医案,以广见闻,以增阅历,是只学习教科书所不能代替的。有人上学时很勤奋,门门考高分,但一上临床,可能还不如考试低分者(不是不知道而考了低分,而是不想在应试教育中当奴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串起来并正确运用,形成自已的思维方式极为重要。

玆举《孟河费氏医案》一例以证:上海孙莲卿,患遗精。医用涩精固气,梦遗更甚,反加内热口渴,(学不精者可能还奇怪呢:我方没错啊)粒米不能下咽,每日只饮米汤数匙,神疲嗜卧,坐起即头眩难支(胃弱肝更强)。余诊其脉弦细,此肝阳疏泄太过,精不藏而下泄。固涩精气,肝阳转逆升而上,销(应为消字)烁胃阴,胃阴虚而气不下降,势将阴涸阳越。治必清肝阳,养胃阴,令谷气内充,化生阴液,方有转机。北沙参,麦冬,川石斛,杭白芍,生甘草,冬瓜子,生谷芽,白莲子。五剂症减,十剂而痊。

遗精,固涩一法人皆知之,如同西医疗法,百姓十分理解,此证是用固涩反剧,说明固涩收敛之法不对证,费氏接诊,这正是考验医者水平髙低的关键时刻,费氏把握全局,思维极敏捷,据脉证而观全身,察五行而辨生克,用清肝阳,养胃阴之法而愈,药极平淡无奇,不用收敛而达收敛之功,正如其在医醇剩义一书中所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其方最大用量只有四钱(十几克,)最小只有三分(不足2克)。真正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与那种见遗就用敛涩,失眠就书柏、枣仁的“中医”迥然不同。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每天所遇到的病例都很典型、简单,用毛进军先生的话说就是:‘你很有成就感’。但是,当我们病人越来越多时,这种“成就感”会越来越少,这时才是你真正有成就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