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后卒中的溶栓治疗策略,一文明晰

 玉书房 2022-09-16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MUS患者是潜在的、巨大的静脉溶栓获益人群。”

在中国卒中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2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宋海庆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名为《醒后卒中的溶栓治疗策略》的精彩讲座,从背景和概念、相关研究回顾、代表性研究介绍、相关指南推荐与依据四个方面娓娓道来。
冰山之下,不容忽视的人群
宋海庆教授首先介绍道,中国卒中负担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中国卒中患病率、年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2022.0/10万、276.7/10万、153.9/10万,疾病负担非常严重。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卒中比例约80%,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是主要的再灌注治疗手段。

醒后卒中(wake-upstroke,WUS)是指患者入睡时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但醒后被本人或目击者发现卒中症状。

由于卒中症状的实际发生时间不能确定,WUS患者通常无法按照现有时间窗概念进行静脉溶栓,不具备静脉溶栓的条件,但如果从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等情况来看,肯定有一部分WUS患者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

接下来,宋海庆教授向我们介绍WUS全球的流行病学数据和发病现状:

1
WUS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 美国调查资料显示,休斯顿、加利福尼亚和波士顿WUS发生率分别为6.4%、8.0%和27.0%;辛辛那提/北肯塔基地区调查:WUS占14.3%(273/1854)

  • 加拿大卒中网络登记数据库资料:13.5%(349/2585)西班牙神经学会卒中数据库:24.1%(301/1248)

  • 瑞士洛桑卒中登记(ASTRAL):33.1%(568例)

  • 韩国:27.8%(637/2289)

  • 荷兰:18.0%。

  • 意大利:12.4%。

2
MUS发病现状

  • 已有的研究表明,大部分WUS患者并非在睡眠中间发作,而是在觉醒前后出现卒中症状。

  • 脑梗死发病呈双峰趋势,在06:00至07:59间出现第一个明显的高峰。

  • 一项对11816例卒中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55%患者的症状都发生在早6点至正午。

  • 有研究显示,每6小时的卒中发生例数:0:00~6:00为13%、6:00~12:00为57%、12:00~18:00为14%、18:00~24:00为16%。

可以看出,MUS患者占比相当高,且大部分MUS发病时间在清晨至上午,宋海庆教授指出:“MUS患者是潜在的、巨大的静脉溶栓获益人群。”


MUS研究回顾

宋海庆教授从多个方面对既往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1)MUS患者静脉溶栓:小样本、探索性研究。

图片

2)MUS患者桥接和取栓:小样本、探索性研究。

图片

3)MUS患者静脉溶栓:大样本。

图片



代表性研究介绍

1
Wake-up研究

宋海庆教授介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让医生通过患者影像学表现评估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来评估静脉溶栓获益变成可能。Wake-up研究探索了发病时间不明急性缺血性卒中,MRI指导tPA Ⅳ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入组标准:

(1)临床诊断为发病时间不明的缺血性卒中(醒后或不明发病时间卒中)

(2)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4.5h。

(3)有明确的神经功能缺损。

(4)18-80岁。

(5)卒中被发现后能在4.5小时内启动治疗。

(6)能够完成急诊MRI检查,包括DWI和FLAIR,MRI显示DWI-FLAIR存在mismatch(DWI高信号,FLAIR阴性)

结果:纳入503例,254例溶栓组,249例对照组,溶栓组患者良好预后(90天mRS 0~1)的比例为53.3%,而对照组为41.8%;90天时的死亡率(4.1%vs1.2%,P=0.07);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orrhage type 2)(4.0%vs0.4%,P=0.03)

图片

小结:

在发病时间未知的急性卒中患者中,在DWI和FLAIR不匹配的指导下进行IV-tPA,90天时功能结果显著改善,ICH和死亡人数增加。

由于缺乏资金,研究提前停止。

主要对象为轻度卒中(NIHSS中位数=6),限制了可推广性。

潜在问题:如MRI筛查存在患者不配合可能等。

2
EXTEND研究

该研究旨在探索对超4.5h时间窗且存在半暗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tPA IV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研究作为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503,年龄为18-80岁间。

(2)患者症状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

(3)最后看起来正常时间>4.5h。

(4)有半暗带:CTP或MRP显示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1.2,且绝对差值>10ml,低灌注定义为CTP或PWI的Tmax>6s。

(5)排除大面积梗死:梗死核心≤70 ml(除外>1/3MCA区域者),梗死核心以DWI或CBF<30%定义。

图片

结果: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患者良好预后比例为35.4%,对照组为29.5%,校正后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4;静脉溶栓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0.9%,校正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试验提前终止,研究结论相对保守——对于存在可挽救脑组织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4.5-9h之间或MUS静脉溶栓相比安慰剂能够改善90天时良好功能预后患者比例。

3
荟萃分析

2019年,一项研究纳入ECASS-4、EXTEND、EPITHET等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支持静脉溶栓。

图片


4
NCCT研究

  • 前瞻性、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研究。

  • NCCT指导:排除出血及>1/3MCA梗死。

  • 年龄18-80岁,NIHSS<25分。

  • 在醒后3h内给予tPA(0.9mg/kg)溶栓。
  • 主要终点:sICH。

图片

从研究结果来看,安全性和获益整体不错,但是两组差异不太明显。

5
NOR-TEST2A研究

宋海庆教授介绍,这是一项对于发病4.5h内和WUS的AIS患者,对比0.4mg/kgTNK和0.9mg/kg tPA的疗效、安全性的非劣效研究。

这项Ⅲ期、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非劣效性研究在挪威11家卒中中心进行。患者(n=216)符合溶栓条件,并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包括MUS患者入院。

随后患者被随机(1:1)分配至TNK组(0.4 mg/kg)和tPA组(0.9 mg/kg),主要研究终点为3个月时的良好功能结局,定义为mRS评分为0-1分。

图片

结果显示:

TNK组3个月后功能结局良好(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比例更低(51%vs.32%,未调整的OR 0.45;95%CI 0.25–0.80;p=0.0064)

TNK组24h后主要神经功能改善的比例更高(74%vs.58%;未调整OR 0.48;0.26-0.88;p=0.018)

TNK组发生任何颅内出血发生率的患者比例更高(21%vs.7%,未调整的OR 3.68;95%CI 1.49–9.11;p=0.003)sICH的患者比例也更高(6%vs.1%,未调整的OR 6.57;95%CI 0.78–55.62;p=0.061)

TNK组3个月时功能结局不良的患者比例更高(18%vs.6%,未调整的OR 3.41;95%CI 1.28–9.05;p=0.010)3个月时的死亡率也更高(16%vs.5%,未调整的OR 3.56;95%CI 1.24–10.21;p=0.013)

图片

TNK组在第90天发生至少1次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更多(45%vs.21%;p=0.0003)

此外,TNK组发生颅内出血(16%vs.4%;p=0.0042)复发性缺血性卒中(0%vs.5%;p=0.027)其他并发症(4%vs.15%;p=0.0074)比例均更高

小结:

该研究从2019年10月28日开始入组,在对前200例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时,发现两组患者的sICH比例失衡,替奈普酶组出血事件明显偏多,故于2021年9月26日提前终止入组。最终,共204例患者(替奈普酶组n=100,阿替普酶组n=104)被纳入意向性分析。

这项提前终止的研究(终止是为了满足预先规定的安全标准)显示,对于4.5小时溶栓和MUS患者,与0.9mg/kg阿替普酶相比,剂量为0.4mg/kg的替奈普酶的安全性和功能结果更差。

因此,该研究并不能表明,在中度和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0.4mg/kg替奈普酶的疗效优于或不劣于0.9mg/kg阿替普酶。

宋海庆教授表示,虽然研究结果是失败的,但是研究方法值得学习,尤其是200例进行一次安全性评估,有效地减少了对患者的可能的伤害,此外,这项研究的结果也是有价值的,可能后续不会再有TNK 0.4mg/kg的研究了。

6
TWIST研究

该研究目的在于确定静脉注射替奈普酶0.25mg/kg的溶栓治疗与标准治疗(无溶栓)相比,是否能在急性MUS患者的非对比CT评估中产生更好的功能结果。

采用盲法终点评估的前瞻性随机开放试验,目标样本量为600名患者,入选标准为醒来时出现肢体无力和NIHSS评分为2-3分的卒中或失语,且很可能在4.5小时时间窗内。主要结局依然是mRS评分为0-1分的比例以及sICH的比例。

该研究从2017年6月到2021年9月,共纳入578例患者,结果如下:

图片

尽管TNK组有在良好功能结局(mRS为0-1分)方面比例更高的趋势,但并未达到非劣效值。

图片

安全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局限性:

  • 样本量估计过于乐观,未达到目标样本量。

  • 血栓切除治疗可能会影响结果。

  • 研究期间患者选择的变化影响。

结论:

  • 在非对比CT选择的清醒脑卒中患者中,治疗组在随访90天时的功能结局评分分布无差异。

  • 与对照组相比,TNK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结局(无或轻微残疾)

  • TNK组sICH发生率较高。


MUS相关指南推荐

2021年《欧洲卒中组织(ESO)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中指出:
  • 对于WU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最后被见到正常的时间大于4.5小时以上,MRI DWI-FLAIR不匹配,并且不适合或未计划机械取栓,建议rt-PA静脉溶栓(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 对于WUS,如果从睡眠中点开始的9小时内CT或MRI核心/灌注不匹配,在睡眠中点9小时内,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指南推荐rt-PA静脉溶栓(强推荐,高质量证据)

2019年美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指出:

WUS或不明发病时间(距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4.5h),且存在DWI-FLAIR不匹配,建议rt-PA静脉溶栓治疗(推荐等级:Ⅱa级;证据等级:B-R)。

最后,宋海庆教授总结这4点:

1、WUS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类型。

2、WUS的静脉溶栓治疗在不断取得进展。

3、基于影像筛选的WUS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4、影像学和药物的发展推动WUS溶栓不断进步。

注:本文图片及主要文字内容均整理自宋海庆教授在2022天坛会上讲座——《醒后卒中的溶栓治疗策略》。

本文来源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整理 | 医学界会议记录组
本文审核 | 李土明 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丨陆离先生 向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