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医精诚张孝骞:一个横跨北京协和医院和长沙湘雅医院的第1名家

 茂林之家 2022-09-18 发布于湖南

在我国医疗圈有这么一个说法: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也就是说北京的协和医院,长沙的湘雅医院,山东的齐鲁医院,四川的华西医院,是人们公认全国4家最有名、疗效最好的医院。张孝骞院士是湘雅医院的奠基人,也是协和医院的主力军,这样一位横跨两家大型医院的医学名家实在是不多。

一、张孝骞生于1897年12月28日,号慎斋。祖父是舂米工,父亲是中学教师,姊妹兄弟12人,家境贫寒。祖父的思想先进,他认为要想改变家庭一穷二白的命运,必须让后代多读书。家里节衣缩食送他到长郡中学读书,这个学校是长沙最好的学校,学费也最贵。有一年学校增添校服,可张孝骞一直拿不出钱来,校长彭国均家访,看到他家贫困交加,只好破例不让他穿校服上学。1914年中学毕业后,他想报考工业院校,希望自己长大后工业救国,改变国弱民贫的现状。父亲认为他去米店当个学徒工就行了。可祖父说他在长郡中学的学习成绩很好,当学徒工一辈子都毁了。恰在这时湖南省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学会共同合办一家医学院,定名为湘雅医学院,彭国均出任校长,他知道张孝骞的家境,希望他能够学医,湘雅医学院不要学费并提供生活费,一家人欣然同意。此时的张孝蹇一边在长郡中学完成高中学业,一边在湘雅医学院学习医学,人们称他是跨界学子,两边成绩都是第1名,一时在两校传为佳话。一个叫胡美的美国人在长沙办了一所拥有150张床位的医院,并将湘雅医学院作为去教学医院,他是加拿大医学家奥斯勒的学生。奥斯勒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内科学教授。1873年他证实血小板是血液的第3种有性之分,并与血栓形成有关。1895年描述红斑狼疮的全身表现。1901年报道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903年报道慢性紫绀合并红细胞增多与脾肿大的临床现象被称为奥斯勒病。1908年观察到,心内膜患者手足皮肤出现疼痛小结被称为奥斯勒结节。严师出高徒,胡美的医疗技术在长沙也是首屈一指,主动担任湘雅医学院的内科学教授,并将老师奥斯勒的《临床内科学原理》作为教材。胡美经常给学生们讲奥斯勒的故事,启发学生们思考,张孝骞自此决定学习内科学。

1921年他从湘雅医学院毕业,以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被留校在附属医院当内科总住院医师,后被指派到美国涅狄格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4年有幸参加协和医学院的进修班学习,当时的内科主任是美国人罗伯逊,从事传染病研究并主攻的课题是肺炎,两人相见恨晚,罗伯逊诚恳地邀请他来协和医院工作。1924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开启了第2个辉煌的旅程。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心就是“建立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是洛克菲勒基金的基金在海外单向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项目。1926年他被派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血容量问题,概念十分模糊,后来他用一氧化碳测定法,测得糖尿病酸中毒的血容量是减少的,他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讲给了导师,导师非常赞赏他,希望他能留在霍普金斯大学工作。可张孝骞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要将自己的学识回报给祖国,他依然回到协和医院,开展对甲状腺抗体和甲状腺机能低下的血容量研究,最终发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血容量是增加的,而甲状腺机能低下,却是相反的。水肿现象是临床的常见现象,人类通常以为水肿是由于血容量过多了才引发的,张孝骞通过实验证实水肿是由于血浆蛋白减低导致水在组织间潴留,因此它的血容量是减少的,治疗的原则必须得增加血浆蛋白的含量,才能在根本上扭转水肿的局面。30年代初,张孝骞又在消化内科进行攻关,他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填补了协和医院的在这方面的空白。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他担心落到日本人手里,因此忧心忡忡。恰在这时湘雅医学院向他发来聘书,希望他到湘雅医院就职,他就是迷茫中看到了希望,马不停蹄地回到长沙。此时湘雅医学院院长王子玕已经辞职,如今群龙无首,大家都看着张孝骞,希望他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张孝蹇临危受命担任湘雅医学院院长, 同时兼任内科学教授,这时候日本人的飞机已经对长沙多次轰炸,学校只好西迁到贵州,让人们惊讶的是在张孝蹇的努力下,学校有条不紊地将人财物安全的撤离到贵阳,两周后就上了第1堂课。随着时局的混乱学校的外援经费越来越稀少,张孝蹇只好与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建议,将湘雅医学院由私立转为公立,最终得到国民政府批准成为公立的学校,学校的各项经费才有了着落,后来学校又迁到重庆,最后又回到长沙,8年的流亡路师生们一直在称赞张孝骞,一步步将学校从山穷水尽的窘境走向柳暗花明的又一程。1948年他辞去了湘雅医学院院长的职务,又回到了协和医院,担任内科学教授。阔别多年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这里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把内科分为传染、血液、心肺、肝肾等不同的科室,进行专门研究,开启我国内科向精细发展的先河。1955年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他涉足的胃功能的研究在国际上研究的人是很少,并且卓有成效。1962年9月被任命为协和医学院副校长。70年代末成为中国医科院副院长,长期担任《中华内科杂志社》总编。

二、重视病史和体格检查。病例1、60年代中期他诊治了一个女病人,一遇感冒就会休克,而且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阳性,因而被诊断为慢性肝炎。张孝骞认真地问了过去史,原来患者产后大失血,体内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比较低,因此他推断是由于产后大失但引起的脑垂体缺血坏死,导致垂体功能减退症当时称为席汉氏综合症,后来经过补充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病情大大好转。病例二、一位年轻人发生“原发性高血压”,在多地治疗进行降压效果并不好,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张教授仔细给他体格检查发现他的外耳朵有一小突起,张教授认为可能是颈静脉瘤,经过多科会诊,最终确定颈静脉瘤穿过颞骨进入外耳道,经过手术以后,患者高血压症状完全消失。病例3、多次发生病理性骨折,站立困难,被诊断为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补充大量维生素D和钙无效,张孝蹇认真检查了病人患者腹股沟部位有一个小肿物,经手术切除以后病理检查为间叶瘤,向外分泌降钙素导致钙磷代谢障碍。手术后患者钙磷代谢恢复正常没有再发生任何症状。

病例4、一位病人痰中带血伴下肢水肿入院,经检查尿中红细胞阳性。主管医师诊断为肺肾出血综合症。张教授一开始同意这个诊断,后来他仔细观察病人,发现其下肢静脉异常,呈游走性疼痛,诊断为游走性血栓静脉炎。用新的诊断进行治疗,病情很快好转。病例5、一位大量腹水的患者,经检查肝功能正常,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原因不明。张教授看了一下,认为这是甲状腺机能低下引起,其他年轻主管医师还不太服气,后来查过资料加上实验室检查证明张教授的诊断是正确的,年轻的医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病例6、一位女患者,黄疸、低血糖、长胡子。他认真查体诊断为胆道肿瘤,学生们疑惑不解,后来他指导学生们查资料,终于查到了这种肿瘤能够分泌肽类物质,引起上述症状。张教授反对,临床医生“只读书,死读书”,不结合临床现象而想象着诊断。他认为临床诊断有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是病史,病史是病人来直接求医的原因,50%以上的疾病可以通过问诊而做出初步诊断,病例1就是通过询问病史,得知他曾经有产后大出血,从而推断出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再经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病理二张教授通过仔细体格检查,发现了外耳道的小突起,从而为诊断提供了依据。张教授特别强调作为医生,应该跟踪专业领域里的新进展,阅读杂志的前沿文章,要与时俱进。他谆谆告诫临床医生,临床经验更重要,有善于把患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联系起来。把异常体征与大量腹水联系起来,患者出现浮肿、极度乏力、心率减慢,想到了甲状腺机能低下;把女病人的黄疸和黑胡子联系起来,想到了胆道肿瘤,因为胆道受到压迫而出现黄疸,黑胡子说明这个肿瘤能够分泌雄激素,这样的联想得到临床实验室的验证,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张教授批评一些大夫完全靠实验室的几个数据来诊断,或者全身化验、拍片撒大网的方法来诊断的疾病的方法。眼下还有一些医生问诊不耐烦,查房不带听诊器,过多的依赖cT或MRI等影像技术,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张教授的人文关怀临床法对现实还有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