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15克 法半夏15克 麦冬15克 苏子15克 苏梗10克 杏仁10克 厚朴10克 桔梗10克 紫菀15克 款冬花15克 甘草6克 葶苈子15克 浙贝10克 茯苓15克 功能 泻肺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中老年人肺脾肾气阴两虚,痰涎壅肺之咳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咳嗽、喘累、气短,背部烘热,口于不欲饮,痰多泡沫,或黄稠或胶粘咳唾不利,甚则颜面、下肢水肿,口唇紫绀,喘促不能平卧,舌质淡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灰白,脉弦数或弦滑或细小或结代。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半小时,3次药汁混匀,共约300毫升左右,分3次空腹或饭后半小时温服。 加减运用 若喘甚加蜜炙麻黄;热甚痰黄稠加桑白皮、黄芩、生海蛤壳;津伤口渴加芦根、石斛、川贝粉;纳差加谷麦芽;形寒肢冷、痰味咸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水肿加泽泻、生牡蛎;舌暗唇绀加丹参、郁金。 方歌 泻肺止咳朴夏葶,款菀杏桔参草苓; 浙贝紫苏与麦冬,痰涎壅肺咳喘平。 按语 本方由《金匮》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和半夏厚朴汤三方加减组成。方中葶苈子善于泻肺平喘,苏子、杏仁、紫菀、款冬花温润降气平喘,化痰止咳;浙贝清肺化痰止咳;厚朴、苏梗宽胸除满消痰涎;半夏、茯苓、甘草健脾燥湿,以绝生痰之源。桔梗开宣肺气,利咽祛痰,且与上述降气药相反相成,使肺气宣降正常,则气道通畅,水道通调,咳喘自平。本证患者病程往往较长,肺脾肾皆虚,且常出现化热伤津之势,故用南沙参、麦冬益气养阴。以上诸药相配,祛邪顾正,升降相因,共奏泻肺平喘、祛痰止咳之功。本方乃针对痰涎壅肺之咳喘而设,故去壅塞助湿之大枣和辛散伤阴之生姜。 本方毕竟为祛痰止咳“治标”之法,一旦痰祛喘咳平息之后,尚须进一步补肾、健脾、养肺以培养根本。六君子汤、参麦地黄汤、七味都气丸、生脉散等,均可酌情配服,以巩固疗效。 典型病例 刘某,男,60。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咳喘阵阵发作,喘促气急,胸闷腹胀,痰唾灰白泡沫,舌红苔黄厚,脉弦数,证属肺肾不足,气失宣降,拟宣和疏化法治之。予泻肺止咳汤9剂后,胸闷腹胀、咳喘缓解,继续进服补肾健脾益肺之剂以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4图 |
|
来自: 沙澧闲人个人馆 > 《肺及呼吸系统,咳,喘,癌及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