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书院不简单 有中国人在日本看到了东亚同文书院的调查报告,震惊

 ccgamo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这个书院不简单。有中国人在日本看到了东亚同文书院的调查报告,震惊了,无论在多大、多详细的地图上都不可能有的中国偏僻山村,日本人竟将此(地)矿藏记录在案!

东亚同文书院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上,担当了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先锋作用,它的历史已成为日本侵华史的一部分。

甲午战争后,日本除了在中国的东三省各地布满了情报网,还在上海建立了东亚同文书院。

1899年,东亚同文会提议在华办学。次年5月,东亚同文会设立了南京同文书院,根津一任首任院长。

1901年3月,该院迁往上海。同时将书院更名为东亚同文书院。

自开办起到1919年的20年里,东亚同文书院只招收日本学生。该校校歌:日本少年向中国远航,一百五十人弦诵一堂。若问吾辈何所思,将见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

从1907年起,书院开始接受日本政府的大量财政资助,并接受日本政府管辖和监督。

东亚同文书院的课程设置大多与中国有关。通过长期的汉语学习,加上特殊的训练,书院的日本学生乔装打扮一下,就可如中国学生一样在中国内陆自由活动。

1918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增开中华班,招收中国籍学生,共办11届,毕业生约百人。

东亚同文书院承袭了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的传统,十分重视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实地踏访。

每届学生都会用3个月至半年时间,数人结成一组,或乘车坐船,或骑马徒步,足迹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地区。

他们的调查线路如蛛网般遍布中国,有的还涉足东南亚和俄国西伯利亚及远东。

除了日本一向关注的东北、华北,中国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的县级以上城市,调查活动以地理位置或经济地位较高的地区推进。

调查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对中国地方政府的运作、民众的评价及社会对灾害性事件防御能力等方面颇为用心。

东亚同文书院历届学生的调查报告,均装订成册,每年印5份抄本,分别送交日本外务省、农商务省及陆军参谋本部参考。东亚同文会、同文书院也各保存一份。

在东亚同文书院45年的办学历史上,其编撰的种种报告、资料,每年都单独列出一份呈交陆军参谋本部。

这些由晚清至抗战前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大量情报,给日本制定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颠覆的战略与政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以这些调查报告为基础,同文书院出版了《支那经济全书》和《支那省别全志》。

《支那经济全书》的“叙”里如此写道:“所谓经济事项者,网罗靡遗,本末具举,洋洋乎大观哉。此书一出,其裨益于我贸易产业者,岂浅鲜也乎?”

1900年至1931年期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一直周到、热情地给东亚同文书院学生调查旅行颁发旅行许可证。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亚同文书院的调查旅行,才遭国民党政府封杀。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其学生调查旅行只能在日本占领区内,借助侵华日军及日特机关的帮助继续进行。

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时,应日本驻沪总领事的要求,书院派出五十余名学生为日军做后勤服务。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期间,应日军要求,该院曾派出多名学生出任随军翻译。

该院学生大规模地加入了日军侵华队伍。仅1941年,该院学生编成4个中队,参加侵华战争。两年后,因日军前线兵员紧缺,该院学生又有300余人加入日军,甚至连老师应征入伍。

书院的毕业生大量进入日本侵华机关中工作。据1938年的调查,该院2684名毕业生中有1487人留在中国,其中415人在日本侵华机关和伪满及蒙疆机关中服务,剩余的均在日本在华企业、银行、商务等部门工作。

参考资料:《情报日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1年12月
#九一八事变91周年# #历史# #打开眼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