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347)同道沈秋农,言其师罗天翁喜投附子,凡感受寒邪无论腰、腿、四肢、关节、腹中疼痛,均常用之,和桂枝、独活、当归、生姜组方,能温里驱寒,通瘀活络,解除肌肉,骨骼多种疼痛,谓之五元汤。开量为附子20-30g(先煎一小时)、当归15-20g、桂枝15-20g、独活20-30g、生姜10-15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病情改观停止。老朽临床发现,虽有疗效,不易持久,若增入制乳香10g、炒没药10g行血化瘀,则令人满意,是据张寿甫先辈的经验而添加。他告诫说,白芍酸凉阴柔,尽管有镇痛之力,却不可收入本汤。其语重心长,令学者肃然起敬。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提示了五元汤的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小郎中认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1.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寒邪而引起,表证较为突出,四肢关节、腰腿疼痛为主症,寒凝血瘀为其根本病机。2.患者素有元阳不足,属于阳虚体质人群,如果不是素有阳虚,则不会用这么大剂量的附子。3.本方的方证要点是:面色偏白,平素疲劳乏力怕冷,腰腿四肢关节疼痛,受寒后加重,得温可缓解,四肢末梢颜色偏暗,大便偏稀,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暗胖苔白甚者水滑,脉沉细无力,浮细紧。4.张老认为方中活血止痛作用不足,加入乳香、没药可增强疗效,小郎中临床体会确实如此,只不过这两味药有些脾胃不太好的病人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这时可在方中再加入适量大枣,饭后服用即可减轻胃肠道反应。5.张老特别提到芍药的使用,认为芍药酸凉阴柔,不宜放在本方使用。关于这一点小郎中有一点体会,如果是舌淡胖齿痕苔白滑属于阳虚又有湿浊者,确实不太适合芍药这种酸凉阴柔之品,如果是舌淡苔白无明显齿痕和水滑之象,特别是舌体又偏于瘦小之人,芍药还是可以使用的。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