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老不好,不是只是肺的问题!3个方法,调养脾肺,健脾化痰

 房豆豆 2022-09-19 发布于上海
最近咳嗽的人特别多,随着气温反反复复,我们的嗓子也总感觉像是卡着什么东西一样,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俗话说,咳嗽是最顽固的,可能我们梨汤也喝了,清热降火的也吃了,各种方法试了个遍,但是咳嗽依然压不下去。

这是因为,我们所用的方法,都是针对肺的,清肺、养肺、润肺,咳嗽和肺有关,这点毋容置疑,但是所谓初咳在肺,痰咳在脾,久咳在肾,像是这种长期有痰的咳嗽,就不单单是肺的问题了。

《黄帝内经》讲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尤其是小孩子,脏腑本就娇嫩,腠理不固,冷暖不能自调,很容易就受到外邪内伤,加上现在的外界环境很差,汽车尾气,雾霾,沙尘加上各种病毒细菌,再吃点不合时宜的饮食,这咳嗽自然是经久难愈。

初咳在肺

肺为娇脏,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风寒束表,肺失宣泄,就容易导致咳嗽。此时咳嗽声音尚浅,痰白清稀。配合一些清肺润肺的饮食,像是银耳雪梨汤、枇杷等。

久咳在肾

在五行之中,肺为金,肾为水,金生水,肺和肾就如同母子的关系,所以如果久咳不愈或是时断时续,干咳,夜晚咳嗽的时候,可能就是肾阴虚导致的。这时候光调养肺对咳嗽的帮助不大,我们应该滋阴潜阳,在清肺润肺的同时,也要滋养肾阴。

痰咳在脾

很多人的咳嗽时还伴有痰,这是大多数咳嗽发展的必经阶段,与脾有关。因为脾主升清运化,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而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出现问题,气血生化就会减弱,导致土不生金,那么会让肺阴不足,宣降失常,导致咳嗽。而且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生痰生湿,痰饮上逆于肺亦可生为咳嗽,这就是痰咳。

肺与脾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我们上面说肺和肾如同母子,肺为肾之母,那么脾和肺也是同样的关系,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所以脾土为母,生肺金。简单来说,就是肺的主要工作,其物质与能量大部分都来源于脾。

所以当我们久咳不愈,或是痰多咳嗽时,就别光顾的清肺润肺了,要把脾也一起调养起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这个“生痰之源”。

2个方法,调养脾肺,健脾化痰

方法一:摩腹

我们的脾胃调养,不光可以借助外力,如下面的摩腹,但更多的是饮食,少吃一些生痰之物,也能降低咳嗽的几率。

很多人平时嘴馋,即使是有痰的情况下,也会吃上一些生冷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这时候脾胃的吸收能力本来就差,如果经常吃这些,那么痰会越来越多,我们稍微上点火或是着凉,就会把咳嗽,咳痰给引出来。

平时可以常做摩腹的动作,可以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健脾,只有脾胃运化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把痰排出去。

所谓按住不动为补,摩而动之为泻。我们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身体一些部位出现疼痛,第一反应就是用手心捂住疼痛的部位,牙疼就捂腮帮子,胃疼就捂住腹部,其实这个按就是起到了补气的作用。

比如虚寒导致的胃疼,我们在心口窝下方常按会特别舒服,疼痛就会缓解。而另一种摩法则为泻,当我们生气,胸中胀,两肋痛,肚子胀的时候会怎么办?

一般都是用手捂住胸口,从上往下捋,捋完之后长舒一口气,就会感觉舒服很多,这就是把瘀堵在胸中的气机疏散开了,摩法就是让淤积的气机得到疏散,同样我们脾胃有痰有湿,也得用泻的方法,给它化开,疏泄掉,所以采用的是摩腹方法。

摩腹的圈数可以以个人情况来定。少则100下以内,多则可以到300下。将双手掌搓热,重叠,覆盖于肚脐范围旋摩,很多人在做完之后会出现肠鸣,放屁多,这就是体内的气机通了,痰化开了的表现。

方法二:八珍糕,健脾化痰

关于八珍糕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是来自慈禧太后,清代光绪六年九月,慈禧病倒在宫中,不思饮食,咳痰不止,恶心呕吐,太医们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老佛爷是脾胃虚弱所致。

经过众位太医的研讨,都认为要给老佛爷健脾,但是老佛爷的嘴又非常刁,像是一般难吃的东西,老佛爷碰都不碰,所以他们就用八种食材,做成了一款健脾化痰的糕点,八珍糕。

配料有茯苓、山药、芡实、莲子、薏米、白扁豆、麦芽和藕粉,各二两,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后,加入白糖七两,用水调和后做成糕,吃了一阵子,老佛爷感觉甚至好了起来,食量大增,咳嗽也少了,痰也没了,自此以后,这个八珍糕就老佛爷的最爱。

无论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是仔细分析这八种食材不难看出,却有化痰,清肺,健脾的作用,茯苓是祛湿的,还有健脾的作用,茯苓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我们的脾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把这部分水湿祛除,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

薏米健脾利水,最大的作用就是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也可以理解为痰浊,所以它一定不能少,而且薏米和茯苓不同,薏米祛湿是往下走的,和茯苓相反。

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能让我们补进去的东西都被吸收。

而且这里一定要说一说山药,我们上面提到,咳嗽和肺、脾、肾这三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而山药则是可以补肺、脾、肾三脏的。《中国药典》中称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所以一方面可以健脾,一方面又补益了肺气。

所以这些食材搭配后,既能健脾化湿,又能补益肺气,从根本上杜绝了痰的产生,这样咳嗽的问题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了。

做法不难,就是把这些食材都研磨成粉后,用水和成面团,用模具压出花型,上锅蒸熟即可,每天吃上2~3块,也可以替代主食来吃或是当零食。

如果懒得自己动手烹制,也可以试试这个升级版的八珍糕,里面除了以上这八种食材外,还添加了砂仁、鸡内金、陈皮等食材,营养更丰富,祛痰化湿的效果也更好。

其中的鸡内金对于清理痰浊是非常在行的,而且不光是脾胃中的痰浊,我们体内的痰浊,鸡内金都可以疏通清理,像是“清道夫”一样。

砂仁化湿,有辛香温散的特点,入脾胃经,善芳化中焦之湿浊、温理脾胃之滞气。

陈皮化痰止咳,是针对我们肺部的,它里面有挥发油的成分,可以舒缓我们的肺部,促进痰的排出。

所有的食材经过破壁打磨后,手工揉制,经过低温烘焙的制作工艺,保留住食材原有的特性,所以不用担心高温破坏掉这些食材的作用。这样烘焙出来的糕点不光营养好,口感也比蒸制的要好许多,烤得酥酥的糕点,吃起来干湿适度,即使是牙齿状态不好的老年人也能轻松食得。

而且不含添加剂,防腐剂,连蔗糖都没有哦,即使不能吃甜的朋友也能安心吃,味道是淡淡的天然果实的清香,混着麦香和蛋香,口感十分丰富。

每天来上2块,老人孩子都能吃,轻轻松松清理脾胃,养好脾胃。

方法三:温胆汤泡脚

其实我们久咳痰咳,不光是咳,肯定还有别的表现,因为脾弱痰多,我们的头发也会很油,而且总是觉得很累,不愿意动,胃口也不好,吃饭不香,不知道什么叫饿,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腹胀,但是却很喜欢吃肉。

舌头伸出来是一层白白厚腻的舌苔,舌头胖大有齿痕,而且嗓子基本常年不爽利,就算没有咳嗽,也总感觉有痰堵在嗓子眼。一旦受寒或是体内邪热一盛,引起咳嗽来便没完没了。

这些痰如果光去是去不干净的,因为痰看似是身体的垃圾,实则是吃进去的水谷精微没有被运化利用,而变成了多余的垃圾存在我们体内,是脾的运化和肺的宣发出了问题才导致痰越来越多。

我们每天肯定要吃东西,所以想要脾不生痰,就得把脾的运化能力和肺的宣发能力加强,这才是标本兼治。

那有没有这样的方子呢?其实古人已经帮我们搭配好了,就是这个温胆汤。配料有竹茹、陈皮、茯苓、枳实、法半夏、灸甘草。

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陈皮不但能化痰,还能健脾行气。因为陈皮性子有些温,而脾就需要温,绝对不能凉,脾得温则运。所以陈皮能够温脾,让脾健运起来。陈皮还有一个特效,有一股特别的芳香,脾喜欢香,芳香能够醒脾,能够化浊。

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甘草等于直接补充物资,陈皮等于加强交通运输能力,补了脾又健了脾,脾的问题就解决了,痰的来源就解决了。

前面提到脾生痰,肺贮痰。那怎么把这个“装痰”器皿中的痰清理出去呢?这里用到的是半夏,半夏是化痰的,而且有降逆的作用,让上逆的气机下来。

枳实是行气的,气一旦运行起来,痰就容易化掉,枳实可以把身体里面的浊气痰水等垃圾统统清理掉,身体清爽了干净了,痰这种秽浊之物自然就少了。

竹茹也是化痰的,可以把我们体内的痰一路往下清,同时还有清热的作用。

温胆汤可以煎煮饮用,也可以泡脚,我个人倾向是泡脚,因为体内痰多,脾不好,那么吃进去的东西其实吸收肯定不会很好,还不如通过泡脚,通过经络吸收。

有人觉得这么多草本搭配起来麻烦,所以咱们就为大家省时省力,把这些草本按照古方的比例搭配好,做成泡脚包。

里面的草本被剪得碎碎的,装到无纺布袋中,泡的时候不会扎脚,泡好后也更容易清理。

建议泡的时候,先用 大火煮开,这样有利于成分释放,之后把泡脚包和水一起倒入到木桶里,水位没过脚踝,能到小腿是最好的。水温38~45度之间,也不用泡太久,十五分钟即可。

泡完之后,可以喝一些温热的白开水,有助于身体排浊。一周泡个3~4即可,身体清爽了,嗓子也会更爽利。

当我们久咳不愈,总是咳痰的时候,就别光顾的润肺清肺啦,也要把脾一起调养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