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正所谓“灸到深处病自消”
雷火灸又叫雷火神灸
古代称之为雷火神针
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
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
认识雷火炙
雷火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针灸大法'雷火针法)载“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痛而畏刺者”。雷火灸对于痛症特别是寒邪湿邪引起的痛症疗效显著。
雷火炙与艾炙有什么区别?
雷火灸
VS
其他艾条
雷火灸是由艾绒和沉香、干姜、茵陈、乳香、木香、羌活等名贵中药秘方配置
成分
艾绒
人工制作
制作工艺
机器卷制而成
距离火头1cm
温度240℃
温度
吹掉表面灰头
温度90℃左右
药力峻,火力猛
渗透力强
灸疗面广
使用效果
火力小
主要用于日常保健
雷火灸正当时
雷火灸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消痰除湿,温经散寒,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作用。冬天寒气重,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散寒回阳,通经活络,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亦可大补阳气,给人体收藏,所以雷火灸正当时,让您的冬天不寒冷!
雷火炙的治疗范围
痛症:损伤、风湿、颈肩腰腿痛、头痛、骨质增生、网球肘、胸腹胀满、中风偏瘫等症引起的疼痛或不便。
鼻炎:急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
眼疾:近视、视疲劳、干眼症、视神经萎缩等
耳疾:中耳炎、突发性耳鸣、老年性耳鸣耳聋等。
减肥:单纯性肥胖、产后肥胖等。
妇科病:痛经、输卵管堵塞、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妇产科病:产后催奶、产后收腹、子宫收缩尿失禁等。
男科病:阳痿、早泄、尿频、尿急等。
脾胃疾病:慢性胃炎、胃胀、呕吐、泄泻、便秘等。
肿瘤疾病:止痛、失眠、虛症、呕吐等。
雷火炙常用炙疗配穴
●颈椎病
炙疗配穴:颈椎颈1~7椎节
穴位:患侧(大椎、风府、风池、肩井)
●腰椎间盘突出
灸疗配穴:腰骶、 痛点、环跳、委中
● 妇科疾病
灸疗配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三阴交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炙疗配穴:①双股部:承扶。②双膝部:阿是穴、膝眼。③双小腿部:足三里、④双足部:五趾冲
雷火炙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不宜过饿不宜过饱。
2、治疗后注意治疗部位的保暖,防止凉风侵袭,影响治疗效果。
3、治疗后至少2小时后沐浴。
4、治疗后多饮用温开水。
医学指导
梁福成
中医住院医师
中医内科学士
擅长运用针炙、中药治疗常见病(痛经、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急慢性盆腔炎、产后腰痛等)和各种痛症(颈椎病、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面瘫等)并熟悉运用中医特色疗法调理小儿成人体质,虚劳、失眠、肥胖症等。
供稿:中医理疗科 梁福成
编辑:宣传健教科
审校:易旺东
责审:练旭辉
来自: 容得草堂 > 《艾灸 经穴》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二)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续)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十七)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十八)三个月后,此人又来了,说全身舒服,好象身上的病都好了,奶奶建议他做一个全面的体检,结果出来后,奶奶吃惊地发现,这种...
中医秘籍之雷火灸
中医秘籍之雷火灸。辨证考虑阳虚受寒,予雷火灸灸疗患部20分钟,患者双肩部冷痛明显缓解,自觉一股热流自肩部传到手指。这么神奇的雷火...
常见病的艾灸疗法
常见病的艾灸疗法。遗尿艾灸治疗方法。中医有“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制其尿出而失禁,谓之遗尿”之说,说明本病的发生多与肾和膀胱有关。小儿艾灸不同于成人,因小儿好动,多不配合,临床...
三伏灸:补足一身阳气,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伏灸是依据“冬病夏治”“因时制宜”的养生规律,在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三伏天,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扶助人体阳气,达到减少冬天好发疾病...
“三九天”艾灸,温阳驱寒,增强免疫力
“三九天”艾灸,温阳驱寒,增强免疫力 “三九天”艾灸,温阳驱寒,增强免疫力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2022-01-08 17:45.一闻...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十四)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十四)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71)中医判断上火有五火。博友净莲说“我从新浪博友‘一慧的养生博客’里,看到一篇介绍中医如何认识上火的文章,文章不长,讲得通俗易懂,希望能够在你...
常用艾灸技法
常用艾灸技法常用艾灸技法 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以火烧灼之意。本灸法穿透力强加之祛寒药物的作用,适用于寒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虚寒性胃脘痛、慢性腹泻、颈椎病、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
活血化瘀之艾盐温灸法
活血化瘀之艾盐温灸法活血化瘀之艾盐温灸法。艾盐温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中的热熨法和艾灸法的结合。根据使用习惯可将艾草加工成艾绒、艾条、艾柱等不同形状。这几年,通过精加工从艾草或艾叶中提炼...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55)慢性鼻炎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55)慢性鼻炎。又据301 条:“少阴病,始得之,脉沉者”判断为少阴病挟饮,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g,附子6g,细辛6g。⊙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