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艾灸技法

 水乡渔网 2014-02-09
常用艾灸技法
 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以火烧灼之意。据考证灸法的产生早于针法,先于方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首次发现记载了灸疗。唐、宋、元、明、清历代医家对灸疗也都极其重视,不断创新成一套完整的灸疗体系和技法。由此可见,灸疗法是最具悠久历史的中医传统疗法

艾灸技法

1\艾熨灸

本灸法主要特点为:施灸面广、多经多穴同灸,渗透力强、无烟无污染。艾熨灸通过温灸器内艾绒燃烧的热力灸及中药渗透的双重作用,药力和热力直达病所,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消除炎性水肿之功用。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等。

 2\雷火灸

古称雷火神针。首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雷火灸虽为灸法,但因其操作是将药艾条按于穴位上,类似针法,故称为雷火针。 本灸法穿透力强加之祛寒药物的作用,适用于寒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虚寒性胃脘痛、慢性腹泻、颈椎病、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尤其对各种寒湿痹证疗效甚佳。

 3\温针灸

又称温针,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至明代鼎盛。温针灸是医者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 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从其下端点燃施灸。由于本法是艾灸与针刺相结合,近代又称之为“针灸”。适用于风寒湿类疾病,如膝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胃痛、痛经及中风偏瘫后遗症等。 

4\排灸

又称排艾灸法,属艾条悬灸法之一。其特点为:将3支—5支艾条同时点燃,医者以飞腾或雀啄技法沿经络走行施灸,火力充足,多穴同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功用,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病证,尤其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5\隔姜灸

属隔物灸法之一,始见于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 由于隔姜灸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具有温阳散寒,补益中气之作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适用于虚寒性胃痛、痛经、月经不调、节气养生灸等。

 6\温盒灸

是近代医家在传统灸疗技法基础上创新的一种灸法。以木制的温盒作为灸器,内装艾条固定在一个部位而施灸。本法作用温和,安全、方便,适用于背部或腹部穴位的保健或节气灸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