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中医】神奇的传统技法—艾灸 (二)

 艾灸笔记 2023-04-29 发布于四川

中医之声第34

图片

愿您每每聆听,屡屡获益!

Listen more, gain more!

微信号Wechat:voiceofcm

新浪微博及荔枝fm:中医之声


神奇的传统技法—艾灸

(二)艾灸的分类

原创:天津王新宇医生

(中医之声团队成员)

图片

灸法是应用艾叶制成的艾绒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利用烤灸的热力透入肌肤,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调整内脏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养生保健的作用。清代吴亦鼎《神灸经论》中记载:“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艾灸法根据其应用方式大体分为四类:艾柱灸法、艾条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

图片

一、 艾柱灸

艾炷灸是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用艾绒捏成上尖底平的圆锥形小体,大的如半截枣核,小的如米粒。安放在穴位上,点燃其尖端以施灸,每燃烧1枚艾炷即为1壮。根据艾柱与皮肤接触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一) 直接灸

直接灸又叫着肤灸、明灸。是将灸炷直接放置在皮肤穴位上施灸,按其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1.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将艾绒制成麦粒大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使局部皮肤灼伤后起泡化脓,成为灸疮,愈合留有瘢痕。此法适用于哮喘、瘰疬、慢性胃肠病和体质虚弱等病症。

2. 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是用艾绒制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以患者稍感灼痛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起泡或起泡后不致诱发成灸疮,灸后不遗留瘢痕。此法适用于虚寒轻证、网球肘和小儿发育不良等。

(二) 间接灸

间接灸施灸时在艾炷与穴位之间垫一隔物,将艾炷点燃施灸。施灸时既发挥艾灸的作用,又发挥药物的功能,因而具有特殊的疗效。下面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灸法:

1. 隔盐灸: 是用食盐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用于脐窝部。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温烫时,将大艾炷剩余部分去掉,换炷不换盐,以感到温热舒适为度,可灸3~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适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脐中冷痛等。

图片

2.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5厘米的薄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以便热力传导。将姜片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温热,局部皮肤汗湿红晕时,可换艾炷再灸,不换姜片,灸3~7壮。此法适用于一切虚寒病证、肠胃证候和虚弱证证,尤其对呕吐、泄泻、腹痛、遗精、早泄、痛经等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温中止呕,补肾治泄作用。

3.隔蒜灸:是用蒜作隔垫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将新鲜的独头紫皮大蒜切成 0.1~0.3厘米厚的薄片,或将大蒜捣成泥状制成薄饼,置于穴位或患处的顶端,艾炷置蒜上灸。对痈、疽疮、疖等施灸的程度,不知痛者灸至知痛为止,知痛者灸至不知痛为度。每穴一次须灸足5-7壮,以灸处泛红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多用于治疗慢性肿疡、疮、痈、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消肿发散,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4.隔药饼灸 :是用药饼作隔垫物施灸的一种灸法。其中最常用的是附子饼灸。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祛腐生肌作用,故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症,如阳痿、早泄、遗精、痈疽初起、疮疡久溃不愈等。

二:艾条灸

艾条灸根据施术方式不同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

1.悬起灸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

(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距皮肤2~3厘米,以患者有温热舒适为度,可固定不移,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稍有红晕。此法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作用。适用于慢性病、风寒湿痹等病症。

图片

(2)回旋灸,又称熨热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的部位平行往复回旋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距皮肤2~3厘米,灸20-30分钟。适用于病变面积较大的风湿痛、神经性麻痹及皮肤病等。

(3)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于施灸部位上约3厘米高处,对着穴位,像小鸟雀啄米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地灸,每处灸5分钟。此法有温阳起陷作用。适用于灸治急性病儿童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病证。

2、实按灸是用药物加上艾绒制成的艾条点燃后,在施灸的穴位上覆盖棉纸或棉布,将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位上,使温热之药气,透入穴位深部。其根据药物的不同有很多种类,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雷火针灸,又称“雷火神针”和太乙针灸,又称“太乙神针。雷火神针具有祛风散寒,利湿通络的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泄泻等病症。太乙神针可消散瘀血,再生新血,祛除寒邪,缓解病痛。适应证广泛,尤其对风寒湿痹、顽麻、痿证及半身不遂等病症疗效较好。

三:温灸器灸法

温灸器灸是采用特制温灸器施灸的方法,又名温灸法。同样具有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经常应用于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吧,其特点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易携。

图片

四: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 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多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不通的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关节痛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