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尼可地尔都是减轻心绞痛症状的药物,那么这两种药物有什么区别呢? 本文从两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方便临床用药选择。  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起效慢,最佳给药途径为口服,口服与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均为100%,且口服起效时间快于静脉注射,故单硝酸异山梨酯剂型多为口服剂型。硝酸酯类药物连续应用24h后可发生耐药,一旦发生耐药,不仅疗效减弱或缺失,而且可能造成内皮功能损害,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必须采用偏心给药的方法,保证提供每天8~12h的无硝酸酯或低硝酸酯浓度。单硝酸异山梨酯普通片一般每日给药2次,间隔7~8h。缓释片较普通片更有优势,1天1次给药给药既保证了足够长的维持时间,同时保证了足够的空窗期。
 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尼可地尔可用于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等,不同的心绞痛类型,两种治疗效果略有差异。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治疗中尼可地尔更有优势。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耐药性和头痛较常见,耐药性通过偏心给药可避免,但对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带来考验。尼可地尔片具有较少头痛及不耐药的优势,对血压、心率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其引起严重溃疡的副作用可能限制其临床应用,尤其多数冠心病患者需要合并使用阿司匹林,增加胃肠道溃疡、穿孔和出血的风险。 2020年《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8]:对于合并微血管性心绞痛或高危人群,尼可地尔亦可作为一线用药。2019年《ESC慢性冠脉综合征(CCS)诊断和管理指南》[9]:当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禁忌、不能耐受或不能控制心绞痛症状时,长效硝酸酯可作为二线治疗(Ⅱa,B)。当β受体阻滞剂、CCB和长效硝酸酯不能耐受、禁忌或不能控制心绞痛症状时,尼可地尔可作为二线治疗以减少心绞痛频率和提高运动耐量(Ⅱa,B)。2018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当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效果不满意时,可使用CCB(A)、长效硝酸酯类(证据水平C)或尼可地尔(证据水平C)作为减轻症状的治疗药物;当使用长效CCB单一治疗或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将长效CCB换用或加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或尼可地尔,使用硝酸酯类,应注意避免发生耐药性(Ⅱa,C)。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10]:硝酸酯类药物和尼可地尔均为可预防心绞痛的发作。2016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11]: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推荐硝酸酯类药物为首选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推荐尼可地尔用于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耐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Ⅰ类推荐,证据水平C)。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尼可地尔都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属于长效制剂,不适宜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考虑避免硝酸酯类药物耐受性的发生以及患者用药依从性,推荐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尼可地尔通常作为硝酸酯类不能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时的替代治疗。与传统的硝酸酯类相比,尼可地尔无耐药性,在临床心绞痛治疗中,特别是微血管性心绞痛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心血管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34-41[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6):1-130.[3]Zhu WL, Shan YD, Guo JX,et al.Double-Blind, Multicenter,Active-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ly Administered Nicorandi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in China[J].Circ J,2007,71(6):826-833.[4]杨华,梁玉成,杨青.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当代医学, 2017, 23(5): 117-8, 119.[5]赵明明, 王海蓉, 熊峰, 等.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 Meta分析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2):131-135.[6]向定成, 曾定伊, 霍勇.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介入病学心脏杂志,2015,23(4):181-186[7]张运, 陈韵岱, 傅向华,等.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05(v.32;No.227):9-18.[8]谷云飞,刘彤.2019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04):388-389. [9]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 10(6):130. [10]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10-25. [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