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熟

 两又同齐 2022-09-20 发布于新加坡

文/两又同齐

某日晚上听外贸直播,然后有一个业务员反映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似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且还倾向于做出类似决定的问题。

业务员说他的一个客户之前一直从她这里采购一款产品,合作了很多年,最近打算采购一台机器,其实这个业务员本身不是做机器的,可能是客户出于信任的原因,想让这个业务员帮着采购。

而这个业务员恰好认识一个做这个机器的厂家,而且大家还经常见面,算是混的比较熟悉,所以就直接跟这个工厂的老板要了价格加上自己的利润并且报给了客户。客户也打过来一部分预付款。而自己也直接向这家工厂定了这台机器。

按说接下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客户那边有疫情或者其他的考虑,又不打算要这个机器了,想让这个业务员退款给自己,于是这个业务员就立刻联系工厂这边,看看是不是能退货或者卖给其他国内有需要的人,此时了解市场行情后,业务员才知道自己熟悉的工厂竟然将机器以原来三倍的价格卖给了自己。

而此时,显然自己是不能再在当地市场销售的,因为自己订购的价格比当地市场贵三倍的价格,如果销售出去就意味着自己要亏损两倍的价格,而如果再去找要这个机器的国外客户,又等于是大海捞针,因为自己本身又不是做这个机器的,没有现成的客户可以询问。

所以就只能退还给工厂,而此时,她在同行的圈子里打听了一圈,才发现和自己合作的这个厂家老板不仅信誉不怎么好,而且还欠下边很多工厂的钱未结清,那么可能就意味着自己即使是将机器退回去,自己原来的钱也拿不到手里,如果不退,那么机器就会砸到自己手里,而客户那边又得罪不得。

这或许就是显然的杀熟,我们一直以为将事情靠给自己熟悉的人就会很放心,然而熟悉指的不仅仅是平时认识或者见面打招呼的泛泛之交,更应该是建立在对人品以及做事原则上是否靠的主。

写到这里,又想起来之前一个好朋友要买车,于是推荐了熟人所在的车行去看看,本想着这样买车的朋友可以省个钱买个好点的车,卖车的朋友也可以多个业绩。

刚开始去看车的时候,卖车的朋友推荐的车型以及付款看似都很便宜,首付很低,没有多少压力,本来是打算要订货的,后来我们又去附近的店面转了一圈,同样的车型,询问其他店面的价格以及付款等等各种条例。

回家后仔细算了一笔账才发现,熟悉的人推荐的付款方式表面上看着省钱,其实花的更多,而其他店面的付款方式虽然有点小贵,但是整体下来比熟人那里要省下好几万。

此时,我们又该庆幸自己帮买车的朋友多打听了一下,又庆幸没有直接从熟人那里采购,可能卖车的熟人知道我们的好友没有在她那里购买,可能会有所埋怨吧?

我们大多数人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跟你这么熟,怎么可能多要你钱呢?”又或者说“看在谁谁的面子上,我也会给你优惠的”

可是有的人是专门利用熟人与熟人的关系而相互坑骗,而有的人是因为熟人的关系而将责任心又提高了一倍。

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大家都是熟人与好友,但是在牵着到彼此利益的时候,还是公事公办,货比三家比较好,如果觉得价格都差不多,服务,人品也差不多,那可以将自己的业务交给熟人。

还有一点,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熟人关系,当我们遇到问题或者看到问题的时候,反而会不好意思的去指责对方,而对方正是因为抓住我们这个心理做事情反而会马马虎虎起来,而且如果我们挑毛病,很多时候熟人觉得自己帮了忙反而不落好,觉得是我们要求太高了。

还有就是,如果我们明明知道对方是做这个行业的,还将自己的业务交给别人做,好像彼此见面面子上还觉得好像过不去?是自己欠了对方的。。而且如果合作把条件说的太清楚,还显得我们斤斤计较。对对方很不放心似的。

不知道大家对于熟人的理解是怎样的?你会将自己的事情交给熟人办理吗?

只能说有的时候的确很便利,比如付款可以晚一些或者灵活一些,货不会轻易被掉包等等,只是那得是靠谱的熟人才可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