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素辩证法[古代自发、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9-20 发布于湖南
朴素辩证法
朴素辩证法
古代自发、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出自于《老子》
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的最初表现形态。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一切皆流,无物常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3页)。这是对运动绝对性的天才猜测。中国古代《周易》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庄子·天下》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等。这些都包含有事物无限可分、统一物由对立面组成、对立面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等丰富辩证法思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把运动区分为性质变化和状态变化两大类,并具体分为六种形式。由于历史的局限,古代朴素辩证法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只能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作一般性的描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肤浅、笼统,对世界的各部分及其相互联系了解甚少,具有直观、粗浅、朴素性质,必然被尔后的形而上学所代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朴素辩证法
外文名
Naive Dialectic
拼音
pǔ sù biàn zhèng fǎ
定义
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出处
《老子》
中国观点
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也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
国外观点
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缺陷
直观性,猜测性。如“形即神也,神即形也,形存神存,形谢神没。”缺乏根据及论证,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