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高热7天余,经方2剂热顿息

 经方医学交流 2022-09-20 发布于贵州

熊某,女性,59岁。

因发热7天就诊。既往就诊人民医院输液消炎药治疗,仍发热。

症见:发热,体温39摄氏度,午后加重,怕热,汗出一般,口干口苦口渴,欲饮冷水,唇干舌燥,心烦易怒,喘累,头晕,打嗝,烧心,疲倦乏力,大便干燥,4日一行,右腹胀满,压痛,睡眠差,纳差, 脉沉数有力,舌如下:

辨:

1)基础病机:发热、怕热、午后加重为阳明外热;口干口苦,饮冷,烧心、心烦易怒喘,苔黄、舌尖红,脉数为阳明里热,上冲;大便干燥,4日一行,干如羊屎,右腹胀满,压痛,为阳明俯实,右腹压痛、舌质紫为瘀结,唇干舌燥、口渴为津液亏虚,纳差,打嗝,喘累,头晕,苔白腻,脉沉为太阴虚寒、水饮上逆。

2) 复合病机:以阳明瘀热、俯实为主,热伤津液,兼有太阴虚寒水饮上逆。

治:

1)治法:通俯泄热破瘀,补益津液,温中降逆化饮。

2)类方 :寒热错杂之柴胡类方

3)方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2剂。

分析:患者以阳明俯实热为主,热伤津液,故患者唇干舌燥、口渴;患者本有太阴虚寒,里热导致水饮上冲,故患者打嗝,喘累,头晕。患者寒热错杂,以热为主,虚实夹杂,以实为主。故处方以柴胡类方为主。针对患者阳明俯实热,予大黄、枳实通俯,芒硝泄热,大黄、桃仁、桂枝祛瘀,针对患者热伤导致的津液亏虚及太阴虚寒予生姜、大枣、甘草、白芍酸温中补津液,针对水饮上逆,予半夏、生姜化饮降逆,柴胡、黄芩清上焦之热。

结果:服用1剂后患者继发高热,乏力,随后大便通畅,体温降至正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