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今释——百合狐惑阴阳毒 第10条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2-09-20 发布于甘肃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者,据本条所言,亦是急性热病,故曰状如伤寒,而以咽喉或前后二阴之蚀烂为主证。病人神情恍惚,惑乱狐疑,故曰狐惑。所以然者,毒害性物质不得循常轨排除,溃决而蚀烂咽喉、二阴,故《千金》云:狐惑由温毒使然也。尝见麻疹被寒凉遏抑,不得透发,致蚀烂肛门以死者。记其本事,以当考证。

友人徐作丰,家昆山,戊辰春,其子四龄,发热三四日不退,以友谊邀诊。其壮热无汗、咳嗽、目赤而润,知将发麻疹,用葛根汤佐以清热宣肺之品,服二剂,得汗,疹点亦遍布矣。昆俗,于麻疹流行之际,燃柏叶取烟,谓可防传染。惟既病者触其气,辄不治。事本无稽,然同居者燃柏叶,烟气闻于病房,疹点竟立隐。作丰复邀诊,病孩无汗如故,而指尖微厥,唇干、舌光而绛,乃于原方加犀角地黄无价散。疏方毕,匆匆回沪,岂知服药后热度大高,神识昏蒙,仓猝延当地某医治之。医不省麻疹之必须透发于皮肤,又不省全身温暖有汗,方能透发,见热高神昏,急用羚羊、石膏、鲜大青、鲜石斛等大队寒凉,药量动以两计。然服药后神识渐清,热亦顿退,作丰谓其能转危为安,颇信重之。越一日,愚依约往视,则已服其方二剂矣。见病孩肌肤枯燥,唇干舌润,度疹点不能复出,为之束手,不敢处方。于是某医治之七八日,病孩竟能起行矣。忽复咽痛、发热,热且日甚,既而咽痛差,肛门旁又蚀烂。再邀往视,患部不过两黑点,如棋子大,略形低陷,并不红肿,而奇臭不可近。有西医为之洗涤、敷药,揭去黑膜,则皮下烂蚀已极大。依疡医法,是为阴证,当用附子、黄芪,然麻疹之毒本当发散于全身皮肤,今聚而溃决于下部,则预后必极恶。苦思不得治法,乃谢不敏。病孩经一星期许而死,死时烂蚀处已穿透直肠,肛门仅存括约肌一条,为状绝惨。可知狐惑之病,由毒害性物质不得循常轨发泄所致也。

急性传染病之皮肤发疹点者,如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病,治法必须发表以透发于皮肤。透不出,或乍透即隐者,预后皆极恶。

此等病,近时始知其原因为滤过性病毒,病原体之小,能透过陶磁,为通常显微镜所不能显。此滤过性病毒所引起诸病,必须透发于皮肤,其中必有相因之故。以臆测之,此等病有疹点者,疹点必须透发,药治必须发表,此殆因菌小,易从血管窜入汗腺,而发表即所以排毒也。互详《伤寒论今释》。

蚀于上部,即蚀喉之惑也。,原注一作嗄,喝音愒,嘶声也,嗄音沙去声,又音隘,声破也。二字古书多互用。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赵刻本半夏半升误半斤,今据徐镕本及《伤寒论》改。煮服法中,上当夺“以”字。再煎下当夺“取三升”三字。

用法、方解,并详《伤寒论今释》。

《成绩录》云:一妇人,证如前章所言,惟气不逆无动为异,常无故悲伤。先生(谓吉益南涯也。名猷,东洞之子,《成绩录》皆记其治验)与甘草泻心汤而痊愈。

渊雷案:

《成绩录》前章云:一男子,平居郁郁不娱,喜端坐密室,不欲视人,逆气甚,动则直视,胸腹有动,失治六年所。先生诊之,与柴胡姜桂汤而愈。

《生生堂治验》云:近江大津人某,来见先生,屏人私语曰:小人有女,年甫十六,有奇疾。每夜至亥初,俟家人熟睡,窃起舞跃,其舞曼妙娴雅,虽才妓不能过,至寅末,始罢而就寝,如是以为常。余常窃窥之,每夜辄异其舞,从无雷同,而皆奇妙不可名状。明朝,动止食饮,不异于常,亦不自知其故。或告之,则愕然不信。不知是鬼所凭,抑狐所惑也。闻先生门多奇疾,幸赐存视。先生曰:此证盖尝有之,即所谓狐惑病者也。往诊之,果然。与之甘草泻心汤,不数日,夜舞自止。

渊雷案:

以上两则,皆甘草泻心汤治狐惑之验案。特其人不发热,亦无蚀咽、蚀阴之证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