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壬寅大暑,补泄兼顾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2-09-20 发布于河北
公历2022年7月23日(农历壬寅六月廿五)4点06分,太阳到达黄经120°,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大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气候炎热。同时降雨旺盛,空气湿度大,气候闷热潮湿。

大暑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是每年四之气,也是五运六气下半年的开始。从大暑起,在泉之气厥阴风木开始主持壬寅年下半年的气候。壬寅年四之气从7月23日大暑到9月23日秋分,主气太阴湿土,客气阳明燥金。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寅申之纪四之气的论述如下:「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此段大意是,壬寅年四之气,当令之金气清凉,与大暑之酷热交织。炎热的天气时现时止,天气偏凉时,因为湿度偏大,会呈现白露下降。由于天气并非持续炎热,故民众气血平和少病,易因湿邪伤阳,导致腹满身重等症。

壬寅年四之气由于三运与四运的交替,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23日大暑到8月30日处暑后7日。

三运客运:太宫(土运太过);主运:太宫(土运太过)。

此间由于主客运均为土运太过,土主湿,湿过盛,与当令金气的清凉共同形成湿凉的气候,在暑期的尾声容易伤人阳气。饮食原则需注意「用凉远凉」,注意对脾胃的养护,以及提防浮肿、血衄等症。

第二阶段:8月30日处暑后7日至9月23日秋分。

四运客运:少商(金运不及);主运:少商(金运不及)。

此间由于主客运均为金运不及,克金之火偏盛,同时,被金所克之木借中运木运太过之势反盛,在秋分前与当令之气阳明燥金相搏,需防木郁、火郁的发生。

壬寅年大暑到立秋半个月是四之气的开始,暑期的湿热与金气之清凉相搏。天晴炎热时,需防木气欲发而不得发形成「木郁」;天霾阴雨时,需防湿凉之邪伤及阳气。

大暑节气时令养生建议如下:

1

慎食生冷

大暑节气虚阳在外,伏阴于内,湿阻气机,脾之运化能力急剧下降。如此时凭感觉之热,随意饮食生冷水果、冰镇饮品等,伤脾极快,易引起胃痛腹泻、口中黏腻等等,反而无法达到解暑去热的目的。

(1) 偏阴虚内热者,如脾胃尚好,常温的水果可适量吃。如果感到脾胃不佳,建议水果加热再吃。

(2) 偏气虚乏力、畏寒怕冷者,建议吃龙眼、大枣、姜等温性食物,偶尔想吃水果,建议加热或煮熟后食用。脾胃寒凉时,及时饮食生姜红糖温中暖胃。

(3) 出现胃痞纳差、不思饮食、恶心想吐,头晕脑胀,头重如裹,清窍不开,小便偏少,寒热分辨不清,多为暑湿困脾之因。此时应饮食辛辣之物,如花椒、辣椒等,芳香化浊,燥湿醒脾。若风寒湿邪影响局部,可用大红袍花椒外敷,驱邪外走。

2

舒肝解郁

面色红绛而肝失疏泄者,酉时戌时可食用酸味水果,尤以猕猴桃为宜。眼袋鼓胀、心烦气躁者,除戌时饮食舒肝外,午时如果出现心脏不适,也应及时饮食舒肝。丑时如果自然醒来,睡眠难续,亦应立即饮食舒肝。

大暑之后半个月是立秋,就将告别壬寅年的夏三月,进入「收」的阶段。希望各位时令养生人能抓住夏三月的分秒寸金,稳固国土,充实身心。这是壬寅年秋收果实累累的坚实基础。

少年儿童时令养生

为了让少年儿童从小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养生文化学会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于2012年开始「中医知识进中小学」试点,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二五」期间重点课题。根据谢春风博士(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提议,将中小学少年儿童在壬寅年大暑至秋分两个月相关的养生提示介绍如下:

少年儿童是人生之春,木气旺盛,勃勃生机,壬寅年四之气阳明燥金当令,金气凉燥,肃降收敛,对少儿的影响不利。

这段时间需要针对不同失衡注意孩子的饮食:脾胃偏弱的孩子,应慎食或忌食生冷食物;血热便干的孩子,可适当食用常温水果,比如,酸味猕猴桃可助阳气收敛;手脚心热,心急烦躁的孩子,可适当食用常温红瓤西瓜

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


———— / END / ————
文字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