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如何读书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

 超强个体读书会 2022-09-21 发布于北京

(今日是4月12日,是我保持每天更新的第193天)

说来惭愧,这本书我2013年刚出版时就看过。还听过作者赵周老师的一次讲座。但后来就一直躺在书柜里,没有得到我足够的重视。

但是这本书的理念,却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其实我的PRAC读书法,是模仿赵周老师的RIA便签读书法。赵周老师用RIA方法拆书,并成立拆书帮,风靡全国,受益者几十万人,影响力很大。

RIA读书法,非常适合这个快餐式移动学习的时代。

PRAC-Points,知识点

1、成人读书学习的障碍: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学不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线上读书会火爆的原因,大家都想借助外力来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以至于出现赵周老师强烈反对的学习方法:收集各种干货。

赵周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如果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收集再多的干货也没有意义。因此赵周老师的RIA读书法,强调“拆为己用”。

2、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学习促进者

初级学习者,把浏览知识的数量当作学习的收获,视各种知识大赛的获奖者为偶像,认为每年阅读大量图书且都能记住的人是牛人。

高级学习者,会先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高级学习者已经学会了不对书负责,而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阅读一本书或参加培训时,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高级学习者都能主动、有效地学习,并联系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而且会在应用后“复盘”,如此循环。不只是顺着书的思路进行加工,而是超越图书本身去思考。再进一步,学习的对象可以从知识拓展到各种信息(手机上读到的文章通常属于“信息”),再拓展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学习促进者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3、RIA便签读书法

R(Reading,阅读拆页),阅读原书某页的知识点。

I(Interpretation,重述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 ,A1反思经验;A2规划应用;A3现场演练

在I和A步骤,要结合下面的八字真言来操作。

4、读书的八字真言: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追问前因后果

  •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作者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明确适用边界

  •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一边阅读,一边问自己这八个问题,就能很快地去伪存真,抛弃对自己有诱惑无价值的信息,明白似是而非的信息,清晰似懂非懂的信息。

5、选书四步:海选、相亲、过日子

第1步,“海选”。先从问题出发,从自己出发,确定要学习的主题。比如时间管理,通过搜索、询问、看亚马逊书评(对致用类图书,亚马逊书评比豆瓣书评可靠一些),找到这个主题相关的十几本书,大概了解下,剔除若干本(这里的要点是“筛选”,而非“选拔”),把其余的都买下来。

第2步,“相亲”。海选下来,买的同主题致用类图书少则四五本,多则八九本。别在乎那几百元买书钱,也别等到打折的时候再买。在学习上,尤其是在明知道对自己有用的学习上,省小钱是最傻的。你不会等医院打折再去看病吧?

书到手后,要求自己用一两个小时全部翻阅一遍——每本书花10~20分钟。这个过程非常像相亲,不需要特别了解有哪些高效的相亲方法,只需要清晰目标:选一个目前对你而言最适合的“人”。这个“人”只有你自己觉得对眼,才能算数,其他人说了都不算。

第3步,“过日子”。开头一定不要同时读好几本书,那样反而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对选定的那一本书,认真地阅读。起码在一段时间里,你只读这一本书。 

PRAC-Relation,相关联的...

重看本书,以及整理上面的干货之后,我联想到如下几点。

1、虽然赵周老师反对“收集干货式”学习,但并不是觉得干货不好。而是反对只收集,不转化。

2、泛读与精读。流行的读书会,用干货填鸭的方法,倡导了一种错误的读书心态,就是仿佛读书越快越好。如果能以一年读书50本,仿佛就是牛人。更有人宣传我能一年读书200本。如果这种宣传,能刺激一个人从无到有地拿起书本,那是好事情。但如果刺激一个人,急功近利,泛泛读读一堆书,那就是反作用了。

泛读是为了找书,找对自己来说重要的知识点。网上的大咖读书快,是为了讲给你听。他的读书目的,不是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是作为商品出售。我们读书,应该侧重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不是泛泛而读,更不是为了炫耀浮夸。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读书目的。一是,为了丰富知识体系,作为培训师,收集干货对我来说是下意识的动作。二是,为了自身成长,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致力于尝试使用。三是,为了分享,我分享的方式,偏重于干货式的分享,明显收到了流行趋势的影响,需要改进。

PRAC-Action,行动

1、思考并尝试,应用这个读书法组织“学习力项目”

2、分享读书时,避免干货式分享,而是实践自己的PRAC读书法。

PRAC-Check,复盘总结


从当下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走路,吃饭,笑出声来
 

从当下起
关心身体和情怀
运动,阅读,用力去爱

”精力管理,系统升级自己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