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44)

 读书和做人 2022-09-21 发布于河北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八讲 品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非观决定着他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事事物物的品评。

反之,从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事事物物的品评也可看出他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这一讲主要收集孔子对自己、对弟子、对外人及外物,以及他人对孔子的品评。

【评外人事物】【人】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卿,事卫灵公和卫出公。姞[jí]姓,孔氏,名圉(yǔ),'文子’是他的谥号。

《逸周书·谥法》说:“学勤好问曰'文’。”孔子的话是对“学勤好问”的发挥。

敏:敏捷、聪慧、勤勉。

【评外人事物】【人】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公孙侨的字,又字子美,谥成子。双姓太叔。郑国贵族子国之子,郑穆公之孙。郑卿,执政二十余年,历三朝,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孔子评价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

恭用于“行己”,也就是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让别人看上去脸色、着装、谈吐都很庄重;如果把“恭”解释为“认真”,那“行己”就可以解释为“自我修养”,严以律己。

敬是用于“事上”,也就是侍奉上级和尊长,对他们发自内心地尊敬。

惠是“养民”,给老百姓恩惠,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义(适宜、妥当)是“使民”,指派民众劳作合乎道义,不违农时,顺应民意。

【评外人事物】【人】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晏婴,字平仲。齐卿。以节俭力行,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孔子说:“晏平仲这个人善于与人交往,接触时间越长你就会越敬重他。”

【评外人事物】【人】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臧文仲,即臧孙辰。鲁卿,历事庄、闵、僖、文四公。

居蔡,给“大蔡之龟”盖龟室。

大蔡之龟,是与“和氏之壁”“随侯之珠”并称的“诸侯良宝”。

山节藻棁,“山节”是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zhuo,1声)”,是彩绘的梁上短柱。这里是说臧文仲建造的龟室装饰得很豪华(用的是天子宗庙的规格)。

“何如其知(智)也”,意思是,这个人的智慧怎么样,他也太聪明了吧?这是反话。

首先大蔡之龟是诸侯良宝,就算不是大蔡之龟,而是其它宝龟,那也不是你一个卿所该收藏的呀?!其次,你也太奢侈了吧,不仅奢侈,而且僭越礼制。

【评外人事物】【人】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张,孔门三期生。这一章其实可以分为两章,虽然是同一个人问的,但是问的是两件事。

令尹子文,斗谷於菟(wūtú,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字子文,楚成王的令尹(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他三次为令尹,三次被解职(已)。

令尹子文“三上”,无喜色;“三下”,也不生气。并且还能把政事详细交接,做到这一步怎么样?孔子的评价是“忠”。难道还达不到“仁”?孔子说“未知”,是委婉地表示否定,这哪能够得上“仁”呢?如此表现,仅仅是“忠”,跟“仁”扯不上关系。

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先后事齐灵、庄、景三公。

崔子,即齐大夫崔杼(zhu,4声)。崔杼弑齐庄公,陈文子流亡在外。

“违之”,是离开的意思。

陈文子与崔子地位相当,其家有马十乘,一乘是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十乘就是十辆大车、四十匹马,在这里代指富有。

陈文子到了一邦又到了一邦,看见那些邦国的大臣都跟本国乱臣贼子崔子是一个德性,于是一而再地离去(违之),并不与他们同流合污。孔子给予他的评价是“清”,但也达不到“仁”的层次。

【评外人事物】【人】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姓季孙,名行父,谥文。

文子之子为武子宿,武子之子为悼子意如,悼子之子为季平子,平子之子为季恒子,恒子之子为季康子。

季文子慎行,行动之前总要前前后后考虑多遍。孔子认为正反两面想一想就可以了。

【评外人事物】【人】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卫国世卿,名俞,谥武。

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就精明干练,国家处于非正常状态下他就糊里糊涂。不是糊涂人,但是能装糊涂,这是韬晦之计。孔子说,宁武子的聪明还有人能学得到,但是他的装糊涂则很难学呀。

懂得审时度势,该精明时精明,该糊涂时糊涂,这是极聪明、极富智慧的人。其精明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到的。

孔子生逢乱世,明知不可为而为。他说这句话也是慨叹自己,学不来宁武子的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演变成成语,意思已经变成了“傻得不得了”。

【评外人事物】【人】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不满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投奔了周武王。但又不满周武王的革命,拒绝出仕,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

不念旧恶,是不记旧仇。

怨是用希(稀),牢骚、埋怨很少。

这一章是讲“宽”,今语“宽恕”。古语宽是宽,恕是恕,意思不一样。古语“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

【评外人事物】【人】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也写作“尾生高”,高是他的名。素有直名。

“微”是国族名,“生”是外甥的“甥”。外甥是以母家论,微是他的姥姥家。古人或以母家为氏,称某生。

醯,xi,1声,即米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来着?有人向他借醋,他反而跑到邻家去借了给这个人。”

这个故事可以有两个理解,第一个理解是微生高这个人家里没有醋,但是他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家没有,或者说别人来向他借,他不好意思驳人家的面子,所以偷偷跑到邻家借了当作是自己的给来借他醋的这个人。孔子批评他不直爽,说你有就是有,没有就说没有呗。

第二个理解是微生高家里有醋,要不人家也不会跑来向他借。但是微生高不想借,不想让大家都知道他家里醋有很多,但是他又不愿意直说,也不能直说,所以他就去邻居家借醋,然后转借给来人,以这个行为向大家表示他家没醋。

我倾向于第二种理解。他自己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

其实古时借醋我们可以置换成今日借钱。有人向你借钱,你有,但是不愿意借。怎么办?直接告诉人家不愿意借给你?你跑到另一个朋友那里借个三两万,然后借给这个人,并且告诉他,这是我借谁谁谁的,你可记着有了赶紧还。催还的时候也很方便呀,就说那个谁谁谁催我了,所以我就催催你,尽快还了。

【评外人事物】【人】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是孔子称道的前贤,鲁人。

“恭”和“敬”不一样,“敬”是敬人敬事,特别是敬上。“恭”是指自己,言辞庄重,神色端正。足恭,是外表看上去十分恭敬。

匿怨而友其人,是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同你打得火热,称兄道弟。

花言巧语哄骗你,把你往沟里带,也就是一本正经地坑你;内心里恨你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却和你称兄道弟不分彼此。这两条都很虚伪,左丘明以之为耻,孔子也以之为耻。

【评外人事物】【人】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自讼,是自己和自己辩论,自我批评。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有谁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勇于自我批评的。”人都是向着自己的,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挑别人的毛病,一堆一堆的;看自己的毛病,都是可以理解并宽容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