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篇过去的老师傅留下来的太极拳秘诀,跟现在的就是不一样!

 善猎者必善等待 2022-09-22 发布于天津
导读:我这小半生在传统修行方面接触的老师不少。其中,已经仙逝的陈庆国师父是高人中的高人之一。他生前教我的秘技,我一直不敢或忘,也从不轻易示人,可谓倍加珍惜!

陈老师所传之技艺名为“隐仙羽化犹龙嫡派武当正宗太极神功”。乃武当山正统道脉传承。是清朝末年由武当山紫霄宫高真培元尘以道家“师父找徒弟”的方式传给了北京端亲王府的大掌薄司新三。

司新三先生可谓是一位隐士高人。他文采横溢,且写得一手好字。当时端亲王载漪给皇帝递交的折子几乎都是由他代笔捉刀。

Image

他对道学、佛学、儒学深有研究。对各种门类艺术也有涉及,诸如京剧、书法等,可谓触类旁通,独有见地,将书法艺术之理论寓于练功授拳之中,独具匠心——转自张冠杰先生。

司先生刚开始所练之太极是杨禄躔教的练法。他在此基础上,于光绪三十一年又偶遇武当山紫霄宫高真培元尘,并震惊于培元尘超凡脱俗的修行。自此专修武当山这门拳功一体的太极。

培元尘在授艺过程中,再三告诫其道教戒律和练法规矩,特别告诫司新三要将先前所练太极拳与之区别开来。因这一太极流派与其他门派无任何渊源,故不能将自己所练太极拳与犹龙派太极混为一谈。

这一太极与现在所能看到的太极差别极大。因陈老师的影像资料非常珍贵,不便外露,所以感兴趣者可以观摩王逸樵老先生在九十年代初的练拳视频即可知我所言不假。


上面的视频是“犹龙四气”的拳法演示。“犹龙太极”还有一系列的功法,可谓拳功体系非常完整。虽然,“犹龙太极”法不轻传,但是陈老师生前留下来了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今天加以整理发上来,以飨广大太极爱好者。
Image“犹龙太极”练功总口诀

无极站立,定势八法,四梢挑起,内外得法。

大气盘旋,浩然至大,勿长勿助,自然潇洒。

薛注:这八句歌诀说的是“犹龙太极”的无极桩练法概要。本门无极桩又叫做“定势八法桩”。歌诀中的四梢挑起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重视的重点。

四梢说的不是四肢,而是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甲为筋梢。骨、肉、血、筋如果在练功练拳的时候都能顾及到,大家想一想都非常清楚好处有多大。

因此,在练拳练功的时候要牙齿似咬非咬,则骨力就被调动起来了,这种力是由里透外的感觉感受。

在练拳练功的时候,舌尖要始终不上不下,悬于口中。发力的瞬间则有内卷上抵之势(绝不是真的抵上腭,甚微奇妙,一试便知)。舌头在本门太极功当中还有“火笔”之说,即按照口诀秘法用舌头在口内写字。

发者既包含了头发,也包含了汗毛,要把气血往这些地方贯。拳谱里所说的“皮毛要攻”指的就是这个诀窍。功夫大成者,有毛发如戟之威力。如岳飞怒发冲冠。这是真实的。只是现代人第一不懂练法,第二下的工夫没古人那么大。下多大工夫得多大工夫。

甲是手指肚、指尖、指甲的统称。练拳练功的时候,血气要能领到这里,并始终保持这里的内感。练有所成者,手指肚都是鼓的。需要说明的是,练这个需要配合手诀。似瓦楞掌,荷叶掌这类的手型都无法领气上手。

定势八法加上四梢,这属于外。内则是指神意和内窍的结合。内外合到一起就叫做“内外得法”。内外能得法,练拳练功的时候就气场特别的大,所以说“大气盘旋,浩然至大”。

Image

七星桩势,即是拳法,斜肩吊背,一字线法。

裹裆护臀,倒丁脚下,婴孩抱肋,胎含力法。

双抱拳势,纵横上下,二十八宿,周身大法。

五步七星,核心拳法,天罡之气,玄天之法。

无有真传,至死白搭,有德得之,无德虚夸。

薛注:上面这二十句歌诀中包含了“犹龙太极”的七星桩的练法,斜肩吊背的练法,一字线的练法,婴孩抱肋的练法,双抱拳的练法,太乙金蟾行功十三桩週身法的练法,五步七星的练法。

但没有提到的练法还有:老君梳头,车轮转法,倒插抢,披肩法,披衣法,抱杵法,捏藤法等等。

所以说,“犹龙太极”拳法和功法非常的丰富完整。绝非现今的各派太极所能比拟,更是各派太极拳习练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练法。

这种太极不面传身授是根本学不会的。内里的关窍不经老师层层点拨,自己也是弄不清的。所以陈老师在歌诀中说,“无有真传,至死白撘。有德得之,无德虚夸。”意思就是没有德行的人,怎么练也练不出来,即使说得头头是道也是嘴皮子上的功夫。

行拳要慢,五行穿插,圆满绷撑,似松非垮。

古树盘根,交错纵横,犹龙四气,秋冬春夏。

翻绞拧缠,将展未流,混元气满,敛缠吸吞。

薛注: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然,慢不是目的,慢是哲理,是方法。练的时候慢归慢,五行的原理所对应的外五步,内五气要都交相涉及。五行穿插指的是这个。

这一派的拳法以松软慢为基础,以缠绕裹为纲要,以捻拧定为贯穿,以虚空灵巧为大通。所以练起来特别的细腻,全面。

如松而不懈,软而不瘪,慢而不滞。达到这样的程度所体现出来的拳给人的感觉就是“圆满棚撑,似松非垮”。

缠是指手臂的滚动。犹龙太极在以身代手的练法基础上,手随身动的同时都是自行滚动的转着走。绕,一个是指手臂不仅自转,还围绕着身子,贴着身子周而复始的公转。另一个就是周身的转动像一个圆球似的旋转。

因为这种太极的功架练法非常独特,所以它就具备了这种独到性。所以说,这是一种和任何太极都不一样,都没有渊源的道家传承。

裹是含胸拔背比较明显。这在某些拳法里也有这个特点,例如戴氏心意拳的“蹲猴”。实际上,这种练法非常有利于实战的防守和反击。

它就好似拉开的一张弓成半圆形。随着等着打击敌人的时机出现而瞬间展开身子发力。而平时练的时候都是含蓄着保持这个身形的。

Image

太极拳里的“蓄而不发,藏而不露”其实指的就是这个,一身备五弓的身弓还是指的这个。只是现代人因为误解立身中正四个字而将太极的这个身弓弄没了。形意拳的钻裹践的裹也指的这个。

没有收,就没有放。欲放得先收。想要射箭得先拉弓。弓拉得圆(含胸拔背),箭才能射得远。这就是所谓的弓圆箭远。太极古谱中所说的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中的张弓指的也是这个。

捻是手指上的指诀变化。拧是腰腿上向下纵深的钻劲。古谱说,腰如麻花腿入钻。犹龙太极用一个拧字给它概括了。定是中正,中定的简称。说白了就是平衡。即不管怎么转动,滚动,裹缩,核心宗旨都不能不坏平衡。要在各种姿势难度的练法下强化平衡。

通过犹龙太极的这种独特的练法,相对于其它太极拳,它练出来的平衡功夫就好似走钢丝绳。那么细小的地方都能保持平衡,这当然就比走平地的平衡功夫更高了,面对外力作用的时候处理的就会更好。

“古树盘根”到“敛缠吸吞”这部分说的大致就是这些意思所指。其中古树盘根是指松软慢,缠绕裹,捻拧定,虚空灵巧的练法之下,周身上下犹如古树盘根似的咬合。这种咬合是团圆紧凑的外现特征,这种特征形成的周身变化和气口,陈老师用“敛缠吸吞”来形容。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犹龙四气,秋冬春夏”。

犹龙太极这个武当山道家的传承严格来说不是拳,而是功。道家都是修行人,都以修行为准则。因此,犹龙太极一套拳里其实是包含了四趟拳,可它不以拳称之,而是以四气命名。这是道家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落到实处的体现。

天地之间,一气悠游。行于四季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温度。人体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天地之间气候如何根据四季变化,人体的内气感应也会随之变化。那么犹龙太极就是根据四季之气的变化而在四趟拳架中相应的去练。以天地之气调动自身之气。以自身之气合天地之气。

四季的应时变化是自然的,因此,犹龙太极的练法根据这种自然的变化而顺应,这其中就体现了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四个字。这是“犹龙四气,秋冬春夏”的内涵所指。我们李氏太极五星捶也是一拳包含四节,实际和犹龙四气的习练法理是一脉相承的。

Image

一触即弹,离奇闪转,顺风使船,漂木水中。

随拨随转,虚空灵敏,引敌入陷,不见行踪。

随不见后,来无迹踪,太极敷盖,去无形影。

步法之间,身影之中,见影打影,见形打形。

神行意摧,赶月流星,疾如闪电,决不放松。

猛虎生威,步到身拥,铜墙铁壁,地裂山崩。

此是技类,养生更精,拳法慢练,自然轻松。

薛注:这一段说的都是打法,用法。不太好说,说不太好。练到了的人自然知道说都是什么,没有练到的人说多少也还是不懂。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段内容和犹龙太极的四气关系不太大,和犹龙太极的各种功法也关系不太大。这是陈老师结合李氏太极八法奇门拳里的八刚十二柔(劲)做的阐述。

养吾浩然,气通太空,盘桩打坐,层次分清。

体练气势,气练鸿蒙,达到神练,才是上乘。

薛注:这里往通俗里说是指如何养生,往深层次讲就是练犹龙太极如何修行。譬如之前讲过,这个太极是武当山道家的一脉真传,和别的太极不一样。


它不仅练自己,还要把自己放到天地当中去练。这种放到天地当中去练是指要把自己的内气和天地的大气合为一气,所以说“气通太空”。如何做得到呢?答案是“养吾浩然”。

因为天地之气是正气,我们只有培植自身的正气,才能进而感应得到天地的正气。这就叫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用现代话说就是同频共振。所以,从理论到实际练法,犹龙太极是很科学的。

因为这一脉太极不仅有四气拳架,还有站桩打坐。而这些练法是要分出步骤来练才是对的。我当初在学的时候,陈老师是把打坐静功放到了最后。

他说,人生于天地之间,以一气而存活。气在则生,气去则亡。先求气盛,再求神凝。因神赖气而成,气赖精而生。这就是道家为什么非常讲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所在。

练精练气须得从动中而得,炼神须向静中去做。形意拳谱不是有“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方为真”之说嘛,都是一个意思。所以,凡是内家拳都必有动功和静功两步练法。也必然都是先站桩,行拳,而后再打坐。如此才是正宗传承。因此,陈老师在歌诀中说:“体练气势,气练鸿蒙,达到神练,才是上乘。

现在很多人练功热衷于打坐。也不能说打坐不对,可是直接就打坐缺东西。道家过去的练法不是这么练的!

Image

大动幻景,不是真功,小动不动,渐渐人静。

醒酬灌顶,酒饮长生,周身上下,一片爽清。

入静入定,似无身形,虚空一点,浑浑蒙蒙。

如有护法,似有神灵,格物有情,方下真种。

呼吸全无,全体透空,万勿当真,切莫追踪。

良辰美景,引诱无穷,掌握火候,还回我身。

渐渐收动,沐浴养生。自身作好,才渡众生。

法地财侣,缺一不成。习学武功,无有间停。

坚持不懈,才望有成。

薛注:这一段说的都是神练阶段的内里变化的感受和注意事项。也是没法用言语能说得的!练到自知。其中收功一段很是重要。练功完毕有全套的收功方法。

最后一句说的是只有自己练到了,才有资格教人。如果自己都没有感觉感受,只是听到一些理论的东西,那是不好教别人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自己还不守清规戒律呢,却满口仁义道德的教别人如何如何守清规戒律。这样的人是不能信他,和他学的。任何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

以上所述是根据拳理而悟化功夫。拳法之中包含着艺术造型和养生与技击。练出来的拳要古朴大方,得机得势,既舒适又合法度,让练的人看的人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好像都置身于别开天地的世外桃园美情盛景,溶于天地之间的气化过程之中。

将所学的功法自然溶合于自然演变过程之中,最终的宗旨是根据正确的太极拳理来规范自己所练的拳法,按高标准严要求达到返朴归真。

整理发展拳术、拳理,把所练的东西溶为一体,变成为自己能使能用的功夫。因此对我来讲,没有什么门派之分。博采众长而理为一贯。只要是好好做人,好好练拳就行了。

以上所写只不过是我的一些体会,不见得正确。望行家名家指正。

结束语今天也借此文缅怀陈庆国师父。感恩他生前所留下来的珍贵心得资料。希望通过我的注解再结合王逸樵老先生演练的视频,对大家在太极上的习练能有不小的帮助。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