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勤劳。 于光远先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他不仅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作家,翻译家;寿高99岁,各类作品达2000万字…… 他的精彩人生,不仅活出了长度,还活出了深度,活出了高度,令人羡慕不已,高山仰止。 总结起来,他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字:勤劳。 曾国藩曾经说过:“世间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原因非懒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于光远先生把“终生勤劳”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知行合一,矢志不渝。 ![]() 不论是学习、调研、写作;还是创新、探索、实践,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90岁的时候,他仍然在工作。有记者采访,问他“保持精力充沛,有什么秘诀?” 于光远先生的回答言简意赅:“多做有价值的事情,不让自己闲着”。 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勤劳让人充实快乐,让人健康长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2 乐观。 有一次,于光远先生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说,我有一套“喜喜”哲学,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效果不错。 前面的“喜”字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合起来意思就是,喜欢做让自己开心,让别人愉快,让大众受益的事。 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境界至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经常保持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思想豁达,最利于健康。 ![]() “苏联文学之父”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情。 于光远先生指出,记下有趣的事,忘掉烦恼的事,多做喜欢的事,常想快乐的事,认认真真活在当下,这便是幸福的真谛了。 人活百岁,不过区区三万来天,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高高兴兴工作,踏踏实实生活,就是人生的大赢家。 ![]() 3 玩耍。 除了勤劳本色和乐观心态,于光远先生还提倡会放松,善“玩耍”。这一点,符合古人讲究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于光远先生笑称,我的长寿都是从“玩”中得来的,我的名副其实的“大玩学家”。 笔者认为,于光远先生的这个“玩”,还是颇有内涵的。 “玩”是一种境界,轻松愉悦,无拘无束; “玩”是一种智慧,心平气和,安步当车。 ![]() 五湖四海的朋友拜访,喜欢带给他一些各个地方的玩具,五花八门,光怪陆离。 热情款待之余,他就一个一个实操,天真无邪的劲头,完全是“老顽童”一枚。 于光远先生说“玩,是人的天性”。 他还活用《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玩。” 玩,放松了心情;玩,释放了压力。 会玩的人,平平淡淡也能妙趣横生;简简单单,也能其乐无穷。 ![]() 4 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算巧。于光远先生把这句话牢记于心,并且贯穿到生命当中,他还追加了一个“玩到老”。 于光远先生认为,不论是高深的学问,还是复杂的技术,都需要得趣其中,才能越走越远。 如果味同嚼蜡,乏善可陈,用不了多久,耐心就没有了,深入钻研更无从谈起。 在“玩”的基础上学习,没有心理压力,没有急躁情绪,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渐入佳境,其乐无穷。 ![]() 因为不在乎结果,反倒“无意插柳柳成荫”了。 84岁,于光远先生学电脑;86岁,他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0岁,开博客,写专栏。 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他就求师大访友,千方百计,乐此不疲。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战胜了困难,健字如飞,游刃有余。 他说,学习带来的乐趣,带来的进步,带来的快乐,肉眼可见,立等可取。 ![]() 5 有趣。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于光远先生认为,生活就应该新鲜有趣,充满勃勃生机。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中间要经历各式各样的苦难,层出不穷的问题。 如果想不开看不透、钻牛角尖,就会被烦恼缠身,片刻不得安宁。 常言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所有的烦恼,原因都在于自身。 思想解放了,哪里都有山清水秀,花好月圆;情绪平稳了,哪里都有阳光明媚,春风十里。 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于光远先生就是一个有心人,一个“发现者”。 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提炼精彩,挖掘开心,种植幸福,那么美好将无处不在。 ![]() 6 仁义。 常言道,自古仁者多寿翁。 于光远先生是个有大爱、有大情怀的人,他的宅心仁厚、义薄云天,让人无比敬仰。 不管自己处境怎样,只要发现身边的人有了困难,就会挺身而出,并且全力以赴给予帮助,这种仁义,千金难买。 清代著名学者史襄哉曾经说过:“仁为万善本,贪是诸恶根”。 ![]() 在于光远先生看来,仁义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话一言九鼎;办事雷厉风行;对人和风细雨;待物公平公正等等。 真诚厚道,可以赢得别人信赖,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安理得、无悔无愧。 保持“仁义之心,仁义之行”,是一个人精神最好的滋润,也是健康长寿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 7 多彩。 于光远先生主张,生活一定要丰富多彩,不要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偏安一隅。 于光远先生爱喝酒,但从来不会过“度”,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他也爱品茶,根据季节变幻,他会选用不同种类的茶,身心双养,两全其美。 在音乐、诗歌方面,于光远先生有很深的造诣,一有闲暇时间,他就会品味经典,徜徉艺海,然后悉心创作。 ![]() 在饮食方面,他的原则一成不变:有规律,有节制,重清淡,多元化。 他最爱做粥、喝粥,他说粥是他的生活伴侣。 他一贯遵循的宗旨是:吃得开心,吃出健康。 70岁时,他匠心独运,发明一种“菜泥”,把五六种蔬菜打成泥状,慢慢品味。 老年人一般牙口不好,最适合吃。 8 读书。 于光远先生从小就是个“书迷”,从听广播,到看小说,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从《三国演义》,《说唐》,《东周列国志》,到再看《七侠五义》,《水浒传》,《红楼梦》…… 小说读完了,就看弹词、戏曲《再生缘》、《珍珠塔》、《西厢记》…… “闲书”看罢,他就扩大范围:社科类、时政类、哲学类、历史类、文化类…… ![]() 只要能借到或者买到,他都会千方百计拿来阅读,他曾经更亲朋好友这样说,“我已经成了一个非看书不可的人了”。 读书,不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品味;还丰富了心灵,滋润了精神。 许多烦恼,因为读书而抛到了九霄云外; 很多困惑,因为读书而突然间迎刃而解。 精神的舒畅,思想的通透,内心的开阔,这不就是健康长寿的源头活水吗?#头条创作挑战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