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百科全书”99岁于光远谈养生:7个“秘诀”,人人能学

 泉城贤人 2022-12-31 发布于山东

1

保持忙碌状态。

今天,我介绍的一位学者,有一个很厉害的头衔——“中国百科全书”。

他是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同时还是作家、哲学家和翻译家;他活到了99岁,流传下来的作品有2000万字……

他就是于光远先生,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他的人生精彩纷呈,既有长度,也有高度,更有深度,可以说达到了至高境界。

鲐背之年,他还笔耕不辍,学习不断。

有媒体采访他,“偌大年纪,还这样精力充沛,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养生经验?”

于光远先生笑着说:“其实并不复杂,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好不要赋闲”。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忙碌,可以治愈一切;烦恼、忧愁、苦闷,都会在忙碌中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2

保持阳光心态。

在自己的著作里,于光远先生提及“养生秘诀”这样阐述:我独创了一套“喜喜”哲学,数十年运用自如,获益良多。

简单说明一下:第一个“喜”字是动词,后一个“喜”是名词。

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就是说,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同时也能让别人舒服,还要让更多人受益,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说起来简简单单,做起来相当不易,能做到的堪称绝世高手。

众所周知,一个人长期保持愉快的心情,阳光的心态,就会信心满满,希望满满,精神奕奕,活力四射,对于健康大有裨益。

“苏联文学之父”高尔基说,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情。

于光远先生认为,多做自己喜欢又利于他人的事;多想让自己开心也让别人愉快的事,好好活在当下,幸福就会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3

保持学习态度。

爱读书,是于光远先生一生的特点。自幼听评书、借书看,完全是痴迷的程度。

从《三言两拍》、《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到再看《红楼梦》、《西厢记》、《说岳全传》……

只要能借到手的,他一定会默默品读,不懂的地方,找老师求教,乐此不疲。

看完了小说,他还会找其他书目来看,比如戏曲《再生缘》、《珍珠塔》、《化蝶》等等……

后来,随着条件逐渐好起来,他涉猎的范围更大了:哲学类、社科类、时政类、历史类、医学类、文化类……

他对周边的人说,“我是个书迷,也是个书痴,一读书什么烦恼苦闷就都忘了”。

读书,让他视野广阔,思维活跃,境界提升;同时也滋润了心灵,丰赡了精神,增添了情趣。

于光远先生84岁学电脑;86岁建网站,90岁开博客,92岁写专栏……

这种勤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保持放松的姿态。

生活当中,于光远先生主张放松一点,不能读死书,要学会“玩耍”。

常言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于光远先生也曾经坦言,我之所以活得长,离不开一个“玩”字,我本人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玩学家”。

我觉得,于光远先生的这个“玩”,非常耐人寻味,很有意思。

“玩”,让自己轻轻松松,无拘无束;

“玩”,让自己快快乐乐,别有洞天。

天南地北的朋友登门,爱给他带一些各地的“新鲜玩具”,他每每兴奋得像个孩子,眉飞色舞,笑个不停。

款待完朋友,他就开玩,那投入的劲头,俨然“老顽童”一枚。

他把《三字经》改为:“人之初,性本玩。”

在玩中,心情放松;

在玩中,压力释放。

5

保持有趣的灵魂。

很欣赏丰子恺先生说的那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于光远先生指出,生活就是生机勃勃地活着,充实新鲜,有情有趣,才是最美。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次经历,一次次攻坚克难,解决了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事爱钻牛角尖、想不开的人,常常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随着认知的提高,思想的跃迁,到处莺歌燕舞,柳绿桃红,春意盎然;到处阳光七彩,碧水青山,风光无限。

罗丹不是说了吗: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于光远先生就有一双“发现者”的眼睛,在鸡毛蒜皮里提炼人间烟火,在平平淡淡里挖掘精彩绝伦,心通了,幸福美好无处不在。

6

保持多姿多彩。

于光远先生认为,生活过得怎样,决定权在自己手里,多一些追求,多一些爱好,日子就会多一种色调。

平常日子里,于光远先生爱小酌一杯,但他仅仅只是小酌而已,绝不会贪杯。

同时,他还是茶道高手,随着季节转变,他选择的茶品也不一样,春夏秋冬,各得其所。

他还热爱音乐、诗文,并且休养深厚,每天他会抽空品味经典,艺海畅游,然后全情创作。

饮食方面,他也非常讲究:有规律,有节制,重清淡,多元化。

他有制粥、喝粥的偏爱,粥是他的养生伴侣。

他的饮食原则是:吃得开心,吃出健康。

他在古稀之年发明一种“菜泥”,把五颜六色的蔬菜打成泥状,慢慢品味,自得其乐。

84岁,于光远先生学电脑;86岁,他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0岁,开博客,写专栏。

7

保持善良本色。

孔子说,智者乐,仁者寿。

于光远先生不仅是个智者,更是一位仁者。

他宅心仁厚、义薄云天。认识他的人都交口称赞的高洁的人品。

身边人有困难,他毫无犹豫挺身而出;朋友需要帮忙,他必然全力以赴鼎力相助,这种大情怀,就是仁义。

清代史襄哉说:“仁为万善本,贪是诸恶根”。

于光远先生认为,善良是美好生活的根基,也是世界主流,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之中,像空气无处不在。

多做善事,是心安理得、无悔无愧的前提。

保持“仁义之心,仁义之行”,对于一个人是最佳的精神濡养,也是收获健康长寿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