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内阅读 提升高校预算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高高校整体工作水平

 渐渐见见 2022-09-22 发布于四川

前言

高等学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绩效管理水平,帮助自身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浪费,为高等学校健康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在学校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推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高校预算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预算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所有工作内容需要执行人员来完成,执行人员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决定了执行工作的结果,但是目前由于近几年高等学校发展速度较快,使得学校内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并未达到当前工作能力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目前高等院校所接触的工作内容增多,再加上内外环境变化速度加快,因此过去的预算知识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但是一些高校的预算人员仍然习惯于用过去的工作方法完成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已成趋势,但是高校的技术人才远远不足,部分预算人员甚至不会操作信息系统和管理软件,使得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基于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只有正确合理的管理理念才能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效推进。高等学校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工作来提升自身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第一,高等学校领导人要及时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依据当前内外环境,认清自身在教育事业单位的重要地位,明确预算资金使用与教育水平提升的深层次联系,尽可能发挥学校财政预算资金的作用价值,将其转化为学校教学硬实力和软实力,比如加强内涵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软硬件建设及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等;第二,高等学校要意识到自身新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勇敢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借助预算绩效管理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率;第三,高等学校处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探索阶段时,可参考其他高校开展的绩效管理工作经验,但是不得直接照搬其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基本的绩效管理框架,并根据自身实际工作反馈,对其不断改进和优化。

(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

高等学校需要从以下几点来改善预算编制工作:第一,高等学校在测算预算收入支出时,高等学校应当借助信息系统,对学校所有业务项目的数据信息收集汇总,为后续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编制基础;第二,高等学校应当精细编制预算。依照“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制原则,由二级部门提出本部门年度预算的资金支出规划方案,由预算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数据汇总之后,提交给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对预算编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再由财务部门将通过审核的预算方案下达到各个执行部门,执行部门根据年度预算编制对资金支出进行合理调整;第三,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目前由于内外环境变化速度较快,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显然不再适用,因此需要采用零基预算编制,该方法是以当前的数据信息作为编制基础,因此能够反映当下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合理性。

(三)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高等学校在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工作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制度建设方面,高等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目前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特殊性,确保制定的绩效管理机制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第二,高等学校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同样具备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全员性,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也要体现这一点,充分动员学校所有科室、部门一同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并借助内部控制工具对所有成员的职责范围进行划分确认,避免出现权责交叉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另一方面则是防止出现重复工作的情况,降低资源浪费;第三,关于预算绩效监管工作,需要绩效监管人员全程参与执行环节的监控工作,确保各个工作环节都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四)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方面,高等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为了体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特征,高等学校在设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时,评价指标需要覆盖学校所有业务项目,确保评价考核范围无死角,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应用价值;第二,在完成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工作之后,需要企业组建专家讨论小组,对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倘若发现存在不合理之处,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改进完善;第三,关于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比例设定方面,定性指标包括人员思想道德、工作态度等非量化方面,而定量指标则包括业绩、工作时长等可量化方面。由于定量指标可量化,因此可以设立标准,对完成结果进行客观评定,而定性指标则是以人主观认知为标准,因此定性指标权重应当低于定量权重指标,通常两者权重比例三比七。

(五)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管理环境下,高等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学校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第一,高等学校应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充分评估信息技术在当下管理环境中的优缺点,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及实施方案,并与学校预算管理人员充分沟通当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确认信息系统应具有的核心功能,购置符合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切实需要的软硬件设施;第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等学校还需要对内部环境进行针对性优化,根据预算绩效信息化中出现的新的工作内容,要为其设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便于预算人员根据标准处理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工作,比如数据传输格式的修正;第三,为了确保信息沟通效率,高等学校还需要在购置前期统一所有设备的品牌型号,便于实现科室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接,防止出现不同型号系统软件之间数据传输导致的数据格式错误。

(六)提升高校预算人员专业素养

提高高校人员专业素养是保障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高校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内容:第一,高等院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宣传工作,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新时期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并鼓励其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方式来扩充自身知识体系,结合学校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激发人员学习积极性,使自身能力满足学校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求;第二,关于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现场为预算人员演示软件的使用过程,帮助预算人员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

结语

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起到了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作用,因此确保预算编制质量是关键性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