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事件始末

 凤凰山居士 2022-09-23 发布于江西

  来自: 梦想童年594 > 《大陆政府机构》

  南京,别称金陵,为数代君王之居所。中华民国成立,亦设临时政府于此。以后,历经北京政府和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之变迁,南京于北伐末期复为中华民国的首都。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犯上海。国民政府迫于战争,一度迁都洛阳。卢沟桥烽火既起,国内也有迁都之议。尤其是虹桥机场事端发生,正值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与会者再次提出迁都的建议。8月12日,国民党中常会议决,撤销1937年初设立的国防委员会,改建国防最高会议,推举蒋介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14日,国防最高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两项决定:1. 外侮虽告急迫,政府仍在首都,不必迁移;2.对日抗战,但言自卫,不采取宣战绝交等方式。同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全面抗战由兹形成。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时间与原因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事件始末

  最高国防会议的设立,表明国民政府的中枢机构已不能适应战时需要,成为抗战初期领导机构改组与调整之嚆矢。以后,随着战局发展,国民政府的中枢领导权更加集中。8月中下旬,国防最高会议和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授权蒋介石组织大本营,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国民党中常会并议决,如战时不能按期举行会议,可由常委三人先行批办,再呈常委会追认;中央政治会议应办之事,也可先由政治委员会主席批行,再报请中央政治会议追认。依照法律国防最高会议应对中政会负责,其决议案要报告中政会,或送请中政会备案。但是,中政会因战时人事纷繁,不能经常开会。11月26日,国民党中常会索性在未撤销中政会的情况下,由国防最高会议代行中政会职权。

  国民政府迁都的决策,是在10月中下旬作出的。抗战爆发后,经过三个多月的作战,国民党军在北方相继丢失河北、察哈尔、绥远和山西、河南北部地区,退向黄河沿岸。在上海,经过“持久消耗”也渐渐不支,开始全线撤退。尽管国民政府对“国际干预”抱有很大希望,却很难得到西方国家的实际支持。在战事不能很快结束的情况下,国民政府被迫接受准备长期抗战的事实,对战时策略进行重新调整。10月下旬,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提出将国民政府迁移重庆,并将此举与坚持长期抗战结合起来,开始作迁都准备。

  重庆是一座山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正当嘉陵江与长江汇合之处,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为西南地区的重镇。国民政府作出迁都重庆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北方战事发展,使迁都洛阳已不可能;其二,迁都西安距陕甘宁边区过近,并且缺少拱卫之屏障;其三,四川四面环山,一条大江直抵中原,若挟地势之利,便可抵御日军入侵;其四,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可以支持长期抗战。可见,迁都重庆是符合当时国民党战略需要的。

  同年11月初,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完全撕开淞沪战场防线。中旬,太原和上海相继沦陷,国民党军纷纷向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撤退,南京形势危殆。16日,林森率国民政府部分成员首批向重庆迁移。20日,国民政府郑重发表《迁都宣言》称:“自卢沟桥事变以来,平津沦陷,战事蔓延,国民政府鉴于暴日无止境之侵略,爰决定抗战自卫,全国民众,敌忾同仇,全体将士,忠勇奋发,被侵各省,均有极急剧之奋斗,极壮烈之牺牲,而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暴日倾其海陆空军之力,连环攻击,阵地虽化煨烬,军心仍如金石,临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而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迩者,暴日更肆贪黩,分兵西进,逼我首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国自决定抗战自卫之日,即已深知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已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更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本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抵抗,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特此宣言,惟共勉之。”①南京失陷前夕,国民政府宣布于12月1日在重庆国府路办公。7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也迁抵重庆曾家岩。从此,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由于处在战时条件下,国民政府迁都的情况比较复杂。最初,迁到重庆的只是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两个机关,国民党的实际领导中心则先由南京迁到武汉,经过武汉会战以后才分路移向重庆,大致经过了一年时间。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战时国民党的领导中枢出现位移,党务和行政工作要为军事服务。自1937年11月,国防最高会议成为代替中政会的全国军政最高决策机构,蒋介石便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武汉会战中,蒋坐镇武汉指挥军事,国民政府各机关实际上也在武汉办公,未真正迁至重庆;二是四川的情况复杂, 自护法以来,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尤其是多年形成“川人治川”的局面,排外趋向比较严重,更反对外省人主持川政,以致政局尚未完全稳定。为此,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在抗战的同时,一面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机构调整,一面改组四川省政府,并注意协调川军各派的矛盾,为全面迁都做准备。

  1938年元旦,国民政府改组行政院,以孔祥熙为院长,张群为副院长,免教育、交通、铁道部原部长职,分别由陈立夫、张嘉璈、翁文灏继之。同时,为推进军事、经济及组织民众工作,决定扩大国防参议会,将委员名额由30人增至75人。

  1月10日,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充实军事委员,特任何应钦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白崇禧兼副参谋总长,徐永昌为军令部长,白崇禧为军训部长,陈诚为政治部长。

  11日,军委会召开开封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报告《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撤职并逮捕了不遵命令,擅弃国土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以正军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