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自然篇(髟)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长发披垂的人    

   自然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髟”biāo,甲骨文时期为象意字,《说文》小篆变为会意字,从長从彡shān xiǎn,“髟”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髟”字像人形长发,商晚期的“髟”字像人形垂发,至东汉《说文》字形发生变化。《说文》小篆的“髟”字:長,毛发长的人;彡,毛长。造字本义:长发披垂的人,无其他引申义。此字现代汉语不常用,但是一个重要意符,作偏旁时多称作髦字头。以“髟”为意符的字,皆与毛发等义有关,如鬓、髪、髦、鬃等。 



古文释义



《唐韵》甫遥切《集韵》《韵会》音猋biāo。

《说文》长发猋猋也。

《潘岳·秋兴赋》斑鬓髟以承弁兮。

《李善注》白黑发杂而髟。

又《後汉·马融传》羽毛纷其髟鼬。《注》髟鼬,羽旄飞扬貌。

又《广韵》甫烋切《集韵》《韵会》必幽切《正韵》补尤切,𠀤音彪。

又《集韵》匹妙切,音剽。义𠀤同。

又《唐韵》所衔切《集韵》师衔切,𠀤音杉。屋翼也。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