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生活篇(糸)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蚕丝   

   生活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sī mì,象形字,古偏旁作'糹’,今偏旁作'纟’,“糸”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商代甲骨文的“糸”字像从蚕茧中抽出的絲(丝),上下两端的符号为絲头(绪)。后作部首'糹’,表义与丝、织物和纺织有关,本义由后造形声字'絲’来继承。造字本义:蚕丝,引申为'细丝’,由'细丝’又引申为'微小、细微’。由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丝织品染出不同的色彩,织出不同的花纹,还可以根据人的礼制的规定,从服饰色彩上来区分人的职业、地位,因此与“糸”(糹)相关的部首中,集中了大批表示色彩的字,如红、绿、紫、绛,等等。

用糸作意符的字大多与丝、织物和纺织有关,大致可分为四类:

1.表示丝的类别及丝自身组成部分的名称。如:线、纲、经、缕;

2.与丝织品有关的名词,如:纱、素、绢;

3.与丝织品有关的动词,如:约、绝、练;

4.与颜色有关的词,如:红、绿、紫、绯、缁。



古文释义



《广韵》:莫狄切,音觅。

《说文》:细丝也。徐锴曰: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又《博雅》:微也。《玉篇》:幺也。

又《集韵》:新兹切。丝或省作糸。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