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易》人生之“趋吉避凶”【3】

 新用户97560OBk 2022-09-23 发布于江西

吉生吝,吝生凶,凶生悔,悔生吉。

生命,往往是一种周而复始之循环。《易经》爻辞之中,常见吉、凶、悔、吝之字眼。吉凶悔吝,环环相扣,呈不断转换之象。

《易传》说,“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所谓吉凶,失去得到之象;所谓悔吝,内心忧虞之状。通俗而言,吉,顺应天道而吉;凶,违背天道则凶;悔,正如佛经中所言之烦恼之状;吝,困难或悭吝,乃思虑过度之象

生而为人,最大之恐惧或在,“有凶有祸,起伏无常,变幻莫测”美好之局面突遭横祸,光明之前景突遇寒冬。明天和意外,谁也难以预测和把握。

趋吉避凶”,意在通过自身之努力或者外力之加持,逢凶化吉,平安如意,此传统文化之重要思维。世人热衷算卦,以期预知未来,趋吉避凶。《红楼梦》第四回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古典文学之只言片语告诉世人,读书人亦将趋吉避凶当做重要之人生策略。

用《易经》来卜卦看似算命,其实是教人趋吉避凶的实践方法;经《易传》阐发,使《周易》本质上俨然成为趋吉避凶之实践哲学。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固然,为人处世,不可不动。《易经》强调的是,多看少动,即慎行慎动。此《易经》趋吉避凶之一生命法则。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佛学看来,自然现象之山河大地皆为无情之物,是无思想的;一切众生,即有生命之人或物,佛学称为“有情”,是有灵性的。刚柔即阴阳,“刚柔相推”,即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产生了有情世界之一切众生。

《易经》之核心思维是变,变是天道,无常永恒;而人之天性,趋向安稳。在无常和安稳之间,在阴阳变幻之中,找寻生命之平衡,此《易经》趋吉避凶之又一生命法则。

宇宙天地之万物,一切之有情众生,皆离不开“吉凶悔吝”四种现象。按《易》之解释,这些象皆可在六爻的关系中展现出来。“得位居中,则吉;不得位,则有忧虞之象;不得位又不居中,且阴阳不调和,则有凶象”。

由此观来,吉凶悔吝,其根在己,不在他人,更不在天。任何之空想和幻想,皆为春秋大梦一场。此《易经》趋吉避凶之重要生命法则。

“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微小事物)”。无论如何,各人的观念,各人的操守,各人的风格,各人的言行,决定着各人的吉凶悔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