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廷瑶 | 运用仲景方心得

 经方人生 2022-09-24 发布于四川

问止中医·名家系列

精选中医名家、名著、名篇临证精粹,勤求师训、博采众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董廷瑶老师运用仲景方心得

董师高度赞赏仲景诸方,谓其“方方皆古,法法循经”,值得吾辈深研细究,“然而病变不常,气血有素,穷不常之病变,葆有素之气血,则就须门门透彻,息息通灵,斯可以言医摘之方药矣”(《幼科刍言》)。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学习仲景方需要参透其方药精义,然后才能活泼泼地运用。

这正如柯韵伯所云:“仲景制方,不拘病之命名,惟求症之切当,知其机,得其情……随手拈来,无不活法。如果不谙经义,按图索骥,势必将仲景活方活法,变为死方死法矣。”(《伤寒论翼》)本文着重介绍董师在应用仲景方上的若干经验和心得,试分述于后。

图片

一、治腹泻六经分证
董师每次谈到伤寒六经辨证原则时,都指出它完全可以通用于杂病。他首肯徐大椿之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伤寒乃病中第一症,而学医者之第一功夫也。”进而指出,读仲景书,先要弄通三阴三阳的六经辨证,而后始能对条文做到心领神会。

此所以柯氏有云:“世谓治伤寒即能治杂病,岂知仲景杂病论,即在伤寒论中……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董师深善其言,对小儿某些杂病,毎从六经辨证,即是基于此理。

将六经辨证灵活地应用于杂病,其间的关键有三:一是熟谙六经的辨证提纲;二是深刻领会六经分证所对应的脏腑经络的病机病情;三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经方并给以加味或化裁,从而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图片

董师擅长治小儿腹泻,在分辨腹泻时,六经分证的概念贯穿于辨治之中。譬如,葛根芩连汤治阳明肠热泄泻;理中汤治太阴脾阳虚泄泻;若有四肢清冷、嗜卧神萎,泻下清水、脉微舌淡者,已属少阴,可用附桂理中,更与桃花汤复合,再加其他固涩之品,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

另如感冒风寒,腠疏有汗,发热不高,腹泄便溏,脉浮而舌苔薄润,可主以桂枝汤,再加荆防、葛根之类,这在一些体弱小儿时能见到。他们平时即脾胃较弱,容易感冒或消化吸收欠佳,这种腹泻,董师就以轻剂治之,显然当属太阳。

其夹滞加山楂、神曲,腹胀加木香、枳壳,小溲短少加赤苓、车前子等。至于五苓散加味之用于气化不行、分利失职之腹泄或吐利交作,亦应归于太阳。还有从少阳治之者,此时之腹泻,伴见胁痛作恶、四末清凉,寒热起伏、脉弦苔薄等,就可用四逆散加味。更有乌梅丸汤剂之主久利腹泄,为董师所赏用,属厥阴而无疑。兹举数案。

图片

例1:张某,女,2岁,1981年10月28日诊。

素患慢性腹泻,近日便溏次多,伴见呕吐,不思纳食,小溲短少,舌苔薄白,脉浮滑。水饮内阻,分利失职,治以五苓加味:

桂枝、木香各3g,米泔浸茅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苏梗各9g,藿香6g,生姜3片。


3帖。复诊时吐平尿通,大便尚溏,日2次,续进理中而愈。

例2:沈某,女,3岁,1986年5月26日诊。

大便烂溏,日2〜3次,已周余。腹痛连及右胁,四末清凉,小溲尚长,时欲作恶,舌苔白腻,脉弦滑。肝脾失和,饮食积滞,治以四逆散加味:

柴胡、甘草、煨木香、川朴各3g,枳壳、赤白芍、藿香各6g,姜川连1.5g,炒楂曲各9g。


4帖。服后大便即和,恶止能食,唯右胁尚痛。续以四逆散加香附、川楝、佛手花、厚朴花等而痊。

例3:张某,女,3岁,1984年4月18日诊。

腹泻40余天,日3〜4次,夹有黏液,腹痛即泄,痛在左下腹为主,粪检无异常。纳可尿通,舌红苔润,脉弱。证属久利,主以乌梅丸汤剂加减:

乌梅(醋渍)6g,川椒(炒出汗)、肉桂、炮姜,黄连各1.5g,酒芩、党参各4.5g,御米壳3g,石榴皮,煨肉果各9g。


7剂。复诊时大便已见成形,日2次,尚觉腹痛,舌苔薄净,原方续进2周,诸恙悉平,又连2周以冀巩固。

二、谙麻桂安表通阳
黄汤原主太阳伤寒,历来应用颇慎。董师认为,小儿稚阳之体,藩篱单薄,风寒之邪极易犯表,而邪由皮毛影响肺经,致使咳喘易作。故在冬日或气温陡降之际,小儿风寒外犯之证甚为多见。证见:恶寒喜暖,清涕频流,咳嗽气促,喉鸣呕恶,尿清便调,舌苔白,脉浮紧。此时即可予麻黄汤,再酌情加味。

亦有寒邪羁留,久咳不愈,非麻黄不能显功者。咳而不畅加象贝、前胡、桔梗、苏梗;痰多苔腻加陈皮、半夏、苏子、白芥子;咳嗽频多者,可合百部、紫菀、款冬花诸品;素有宿饮者,则参入细辛、干姜、五味子之属。风寒一化,其咳即安。

图片

例4:张某,女,5岁,1986年1月6日诊。

反复咳嗽已有5个月,起于夏日游泳受凉。近日又见鼻流清涕,痰多而咳,低热5〜6天,久羁不退。舌苔白润,脉浮滑。寒恋肺表,治主麻黄汤:

麻黄、桂枝,甘草各3g,杏仁、紫菀、百部、白芍各6g,陈皮4.5g,姜半夏9g,生姜3片。


5剂。药后痰少咳差,低热下降,仅在晨起时稍有痰咳,苔白脉软。继予二陈汤合止嗽散,2周症除。

董师对桂枝汤的独特运用,有的加味出入于桂枝汤类方之间,亦有参入后世时方的用药经验。而桂枝汤在复方中的地位,则各有不同:或以桂枝汤为主,加味药为辅,或两者并重,或以加味药为主,桂枝汤为辅,这是董师极具匠心的特殊用法之一。

在这一类型中,桂枝汤不作为主方起作用,反而是加味药解决主要矛盾,桂枝汤全方则起着温阳通脉、开启机杼的辅助功能。然这样的使用方法,明显地扩大和充实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这是基于小儿阴阳两稚的体禀,易见阳气不振、阴阳不协之候,此时的桂枝汤虽为辅佐之用,却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独到之效。

图片

例5:林某,男,10个月,1985年4月14日诊。

素来进食作呕,近来尤甚,每于食后呕吐,夹有痰涎,平时容易感冒咳嗽,二便尚通。苔润脉弱。中焦不和,胃寒气逆,治以桂枝加味:

桂枝、甘草各3g,白芍、姜竹茹各6g,陈皮4.5g,姜半夏、炒谷芽各9g,代赭石15g,淡干姜1.5g,生姜3片,红枣5枚。


5帖后,呕吐已平,尚有痰咳,续以二陈汤加杏、茹、桂、芍等即愈。

例6:刘某,女,9岁,1985年3月20日诊。

两胁作痛,多次检查未见异常,胃纳呆滞,四末清凉,面色苍黄,喉中痰黏,舌苔薄润,脉细弦。肝郁气滞,阳气不和,治以桂枝加味:

桂枝、甘草各3g,白芍、丝瓜络、杏仁、象贝各6g,陈皮4.5g,郁金、香附各9g,生姜2片,红枣8枚。


7帖。服药2周,胁痛已平,纳增肢温。

例7:毛某,男,4岁,1985年12月8日诊。

遗尿频仍,寝汗淋多,面㿠形瘦,纳可便通,舌苔薄润,脉弱。阳气虚弱,肾元不固,治以加味桂枝汤:

桂枝、甘草、附片各3g,白芍、益智仁各6g,怀山药、菟丝子、覆盆子、莲顶各9g,生姜2片,红枣3枚。


服药3周,遗尿显减,续服以求根治。

三、善灵变臻于化境
仲景的桂枝附子、白术附子和甘草附子三方,为董师治疗小儿风寒湿痹时所赏用。小儿痹症常见恶风畏寒、骨节疼痛、屈伸不利、汗出较多、面黄气促、脉濡舌淡诸候,每以桂枝附子汤为主,加入苍术、苡仁、当归、茯苓等品,取效甚佳。

例8:庞某,女,7岁,1984年8月28日诊。

低热9个月,常在37.5℃〜38℃间。面色黄暗,关节疼痛,膝部为甚;胸闷气短,汗出淋漓,纳可眠安,二便尚调;舌淡根腻,脉濡不匀。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症属风湿相搏,治以桂枝附子汤化裁:

桂枝、炙甘草、陈皮各3g,附子4.5g,川草乌、赤白芍、当归各6g,苍术、鸡血藤、川牛膝各9g,生姜3片,红枣5枚。


7剂。药后即见痛轻热降,1个月后诸恙均和矣。

董师在儿科临床应用柴胡类方时,一是将柴芩两药灵动地配入,用于部分湿温、暑湿,伏暑之湿热郁遏、气机不畅者,以柴芩透开表里、枢转少阳气机,因势利导令邪外达;二是对柴胡类方灵活化裁,应用于多种病症之见寒热往来、淹缠难解者。

例9:叶某,男,寒热往来,迁延月余,颈核肿大,胸胁苦满,便坚尿赤,舌红脉弦。

董师诊为痰热阻结少阳,遂取柴胡桂姜汤和柴胡加芒硝汤之意而化裁。药用柴胡、黄芩、党参、牡蛎、白芍、元明粉、青蒿、白薇等。2周以后,仅余低热,胸胁已舒,二便通畅,但颈核尚坚,改予软坚消结方而安。董师认为小儿胃经实热易聚,故杂病中亦有适用白虎者,不必受大热、大渴、大汗、脉大的局限。

譬如,有的小儿素体偏热,气阳旺盛,颊赤口干,咽蛾易肿,鼻衄频见,纳旺烦躁,即是胃经热重,可用白虎加竹叶、花粉、桔梗、牛蒡子、藕节、茅根之类。又如,治小儿头汗淋漓,面赤唇朱,畏热躁急,舌红脉数,亦以白虎为主,合凉膈散,再加川连、竹叶、玄参、麦冬等药,获效迅速。

图片

例10:曾治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病已2年,血检红细胞5.26乘以10的12次方/L,血红蛋白12.6g。

诊时症见面颊红紫,性急烦躁,胃纳甚旺。口渴多饮,二便尚可,而大腿伏兔部位时感酸痛,唇朱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有力。此为胃火亢盛之象,以致血热壅络,进而耗营伤津。董师即投白虎加味,以石膏、知母、黑山栀大清阳明邪热,配生地、丹皮、赤芍凉营行血,玄参、白芍、花粉、墨旱莲、女贞子生津养阴,并以粳米、甘草顾护中气。

3周后胃火渐退,纳和渴解,面色不紫,大腿亦舒。仍用白虎合增液、二至,坚守原法,连服半年有余,复查红细胞416万,血红蛋白12.2g。试看本例之用白虎,长达6〜7月之久,前期石膏均用30g,3个月后石膏尚用15g,此以阳明火亢致邪热壅瘀,非大剂白虎常服不足以制其火邪。在本案中,不论就其识病、辨证,抑或其处方、定量言,莫不体现董师善用经方之深厚功力。

图片

结语
董师于临症之际,每先考虑处以经方。他认为仲景之方组织严谨,配合有度,千年以降,其验尤彰。我们的体会是,在识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经方,既切中病机,又顾护正气,故取效每快,而包含在仲景方中的扶阳救阴的治疗思想,亦于小儿阴阳两稚之体甚为契合。

如前所述,董师之运用仲景方是极有心得的,尤其在加味和变化方面,辄能曲尽经方之妙,遂使仲景方在儿科临床上获得相当广泛的应用,需要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继承。

关注问止轻养视频号
学习中医的健康食养理念

食物本草,简单平衡。关注问止轻养视频号,助您享受简单的食养理念和自然的体质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