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的桂枝汤使用经验,不看后悔

 qiuqiuO312 2020-07-01

桂枝汤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5g。

注:遵照原方比例,结合临证习惯用量厘定,仅供参考而已。诸方仿此,时方亦然。方中芍药,近已习用白芍,故亦习惯用之,余方亦是。桂枝汤方义诸家皆有言说,就不在此赘述了。

【方药功效】

桂枝汤为攘外安内和剂之祖方。临证总以通阳调营卫解肌、安中和阴阳护正为其功效。

外证首辨恶寒,再辨发热、汗出。症见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之状。稍有微风吹拂,即感啬啬恶寒,则症剧于一时。随翕翕发热而阵阵汗出,则症缓于一时。或淅淅恶风即鼻鸣、涕泪自出。脉象应浮。缓脉或可有之,数脉亦可有之。外证扼其“寒与汗”为要:寒者,体感阵阵恶寒也;汗者,身见阵阵自汗出也。

内证着眼于气机郁滞,脏腑失和,经络痹阻等机能失调所致的非实又非虚、非寒又非热的病证。诸如头面、脘腹、肢体、情志以及妇科经带等繁杂病证,多可以桂枝汤或是加减进退,或是合方辨治。

【文献摘录】

  01
“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一证,印定后人耳目。而所称中风者,又与此方不合,故置之不用。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知仲景方可通治百病,与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语耶。”(《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02
“及服桂枝汤已,须臾,当饮热稀粥一小碗,以助药力,且卧床温覆。一二时许,将遍身微似汗出(似者,续也,非‘似乎’也),病乃悉去。此汗也,当名曰‘药汗’,而别于前之‘病汗’也。‘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不知以中风证而服桂枝汤,‘先得药汗’,是‘发汗’也,‘病汗’遂除,亦‘止汗’也。”(《经方实验录》)
  03
“本方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外能解散风邪、调营卫,内能理气血、协阴阳、和脾胃。它应用十分广泛,不仅用于外感,亦多用于杂病。“使用本方时,桂枝与芍药的剂量相等,否则,不能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本方凡增减桂枝、白芍任何一种药剂,都会改变其治疗的意义。”(《新编伤寒论类方》)
  04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是甘温除热的道理。”(《经方传真》)

【附记】

(1)本方若用于解肌者,应在服药稍后,热饮小米稀粥一小碗。鼓舞胃气以助药力,促其遍身然微似汗出。得汗后应慎避风冷至少24 小时,否则,病症易反复甚或加重。不可戏之,详见仲师训言。(漐漐然,同濈濈然,皮肤湿润小汗津津的样子。微似汗出,断断续续小汗出。)

(2)方中桂枝者,应以条细、色赤润者为佳,桂枝尖者优佳。白芍、甘草亦应生用。若用于调养中虚不足者,二味或可用炒、炙之品。大枣宜与生姜等量劈之入煎。桂枝汤不宜久煎,“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以“微火”取其对半液可知,久煎耗损药效故也。

(3)余之先父赵孟賔先生,曾用桂枝汤加葛根、秦艽治疗中年男子因劳累所致左拇指弛缓不收,状见垂下不能伸展,手扶勉为其伸,患病半年之久。经服上方十余剂而痊。

(4)某中年妇女,因听信每晚食用苹果两枚,可收美容奇效。一周后,胃脘闷杂、少食、口酸。余以桂枝汤加苓、术三剂得愈。

(5)七岁男童,眠时头身汗出如流,渐见昼日玩耍时亦然,三日矣。虽无他症,亦慌忙寻医。余以小剂桂枝汤服二日,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