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璧的起源

 zqbxi 2022-09-25 发布于江西

《尚书·金滕》的一段记载,武王克殷第二年生了大病,群臣忧虑。于是周公筑祭坛与天通话,祈求上帝与先祖为武王延寿,并许诺“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上天答应我的要求,我将用玉璧与玉圭作为归复天命的信物。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先提供玉璧和玉圭这两种信物给神明向神祈求延寿。长生不老是神的能力,惧怕死亡祈求长生又是人的本能,于是选择了玉作为神与人类沟通的桥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早的礼器不是用玉制作的,而是用一种石材,而且使用频繁。在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玉璧,大多雕刻简陋,还有使用痕迹,不像是作为礼器使用的,可能最初是实用器。

我们可以看下“璧”的甲骨文:

这是由一个圆形的事物和一个奇怪造型的工具组成的象形文字。有主流观点认为这个工具是曲刀

但是参考我们上一篇章对“玉”字的甲骨文分析可知,玉的甲骨文类似“丰”这个字型。

看下图古人用绳锯切割玉原石,事实上不难理解。甲骨文象形的展示了两个人利用绳锯将石头切开的过程。

而“璧”的甲骨文中木棍上顶着一个三角符号的造型,如果说成刀和杖就有点牵强了。我认为既不是主流说法中的刀,也不是杖。甲骨文展现的是古人发明的软索牵引工具:桯钻和管钻(钻孔的工具)。事实上甲骨文是直观的演示了璧的制作方法。

上图为:软索牵动使钻具旋转作工的原理。

上图为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弓子”。

       从这些现存的原始钻孔工具的造型,可以分析出”璧“的甲骨文是指:在圆形的器物上用工具转孔。奇怪的是后来金文中的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玉”字成为了“璧”字的组成部分。这说明从此时起,璧从石制变为玉制。另外璧的甲骨文中,又多加了一个字,就是“尸”字。可以看上图洹子孟姜壶中的金文,左边是一个人形,这是“尸”的甲骨文。

那么“尸”代表什么含义呢?

       我们可以看周礼中关于祭天仪式的记载,《通典·吉礼一》里记载周制:“冬日至,祀天于地上之圆丘》......祀昊天上帝(帝俊),礼神之玉以苍璧 ,其牲及币,各随玉色。”周王朝时最为隆重的国之大礼,就是祭祀天的大礼,固定于冬至之日举行。这个典礼上只使用苍璧。使用的方法很有趣:在这个典礼中有一个叫做“尸”的角色,他并不是死尸,而是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等到奏乐、宰牲这些事都做完后,“尸”就穿着与周王一样的衣服“大裘”登上圆丘,苍璧就摆放在他前面。之后周王的几次献礼都是对着苍璧与“尸”进行。因此,在这个大典中苍璧和“尸”,应该代表的是天与先王。所以也是从这个时候起,璧,不仅是玉制,而且还用来代表天!这就证明了一点:在周王朝,人们发现了玉可以通天,或者与天神有关的事实。

根据文献记载,玉能通天有四种假说,也可以证明我的观点:

1.首先如果它最初是实用器,那么他是做什么的呢?

      有一种假说:玉璧是测量天体所用的实用器。《周礼·考工记·玉人》:“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圭璧就是如下图所示,于六寸璧上,琢出一圭,长五寸,用来祭祀日月星辰。参考圭最初是用来测量地中而使用的,这就说明璧有可能是测量天体的实用器。

2.长生说:也是最神秘,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种玉源假说

     《山海经》的《西山经》,记载有黄帝吃玉石、饮丹水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云:“岭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饷。”华夏的祖先黄帝也被人们美化为食玉的神仙。汉武帝为求长生,也曾试图效仿,派遣使者搜寻各种玉石。晋朝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甚至说“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玉膏流出,万年以上,则凝而成芝,有似鸟兽之形,色无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苍玉也,亦鲜明如水精”(《抱朴子内篇仙药》)。南梁著名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甚至认为玉不但自己能飞升,而且可以使人飞升。葛洪也说“以玄虫血渍玉为水而服之,故能乘烟上下也”。诗人屈原《九章涉江》中说“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大概是最早的记录。《酉阳杂俎盗侠》记载马侍儿家有一玉精碗,夏日苍蝇不敢近,碗中贮水可使眼疾患者复明。现代矿物学用科学方法对玉结构成分的分析证明,古代的玉石中确实存在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现如今有人使用玉枕,玉杯用来养生和改良酒的口感,这些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尚待矿物学家和医学家进一步证实和解释。但是这些传说确实证明玉与长生有关,在历史上也确实有长生不老的人类记录。例如:彭祖,张三丰等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神仙长生不老也与玉有关

     《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在瑶池见到了西王母,西王母的昆仑仙界是玉的国度。《水经注·河水》也记载昆仓山是一座通天之山,是“百神之所在”,山上有神人所食的各种玉树,就连所用的井槛也是以玉制成。

这座神山的总管是西王母,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即因产玉而称玉山。

关于玉的神秘色彩,以现代人能理解的角度来讲可以大概判断此玉非彼玉:黄帝所食用的玉和现代的矿石玉,可能形状和质地相似,但不是一类物质。而神仙有可能是天外文明的来客,他们使用这种物质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状态。所以人们将他们当做神仙也是极有可能的。后来人类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使用与这种矿物类似的“玉”来祭天就再正常不过。

3.货币说:《管子·国蓄》曰:“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西周早期亢鼎铭文,直接记录了买卖交换一颗价值约90贝币的大型珠玉。鲁桓公元年(公元前711年),郑国有过一次用璧交换鲁国许地的买卖。战国时期的赵国和氏璧,因其质料名贵来历极不平凡而可换取十五座城池。还有,桓公“聘使八使者”, 拿璧“以给盐菜之用”。上述交易,虽然带有偶然性,但是却可以看出,玉璧的财富值远远高于黄金,是当时的最高等价物。以最高等级的祭品来祭祀天,这也是说的通的。璧不仅是最高等级的祭品,还是宗庙的象征。除了天子和公侯,还有一些贵族阶级,虽然无法建立国家,但周天子准许他们拥有家庙,赐给他们玉璧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周礼记载王、公等贵族使用圭来朝见天子,“子”和“男”两个位阶,这些人是所谓的贵族阶级,他们不使用玉圭而使用玉璧。“子”手执谷璧朝见天子,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旋涡状如同谷牙,取其谷可养生之意。

“男”爵手持蒲璧朝见天子,蒲璧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之意。

“谷”是植物发芽指的是白天也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生命及“阳”气。“蒲“是席子,指的是休息可以指月,也可以指死亡和“阴”气。这显示他们有祭祀祖宗和管理属地的权利,所以玉璧就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管子》中的《轻重》篇,有一则佚文说桓公想去朝觐周天子,但无力准备贺礼。管仲给他想到一个来财的办法,“使玉人刻石而为璧”,按照石璧大小定价,大的千钱,小的五百。借周王之口说,要见天子的“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朝贺时间确定了,列国都来不及造璧,于是发生了“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五谷、文采、布帛,输齐以收石璧”的盛况,结果就是“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所以也就能理解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原意用金钱乃至城池来换取玉璧,因为它代表了周王室的权威。这三种假说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这三种观点,哪种更接近历史的原貌。

玉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微。但是却进入了玉璧使用和发展最为繁盛的阶段,到战国时期则大量流行谷纹、蒲纹、涡纹和兽面纹。此时壁的雕工更加精细,璧上的饰纹也更加复杂和美观出现了蟠虺纹、云雷纹、勾连纹、卷云纹等。从战国晚期开始,玉璧被用于为死者殓葬,铺垫在死者的胸前和背后,这属于葬礼用器之一。丧葬用璧主要是一种兽面纹璧,狰狞的兽首大概有驱鬼辟邪之意。根据璧中间圆孔的大小,璧的名称也出现的分化。圆孔比周边小的叫璧,圆孔与周边相等的叫做环,圆孔比周边大的叫瑗。谷璧、蒲璧使用一直从周延续到明清时代。后世还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吉祥物等图案。玉璧继承了祭天功能,成为了道教的礼仪法器

上图这块玉璧是南宋赵伯澐墓穴出土的投龙玉璧

无需断代考证,玉璧之上镌刻的清晰文字,把他的来历解说的十分明白。玉璧共49个铭文:“大唐皇帝昪谨于东都内庭修金箓道场设醮谢土上仰玄泽修斋事毕谨以金龙玉璧投诣西山洞府升元四年十月 日 告闻”。翻译过来就是:“大唐皇帝李昪,恭敬地在东都皇宫的宫禁以内,修了金箓道场。设醮感谢苍天所赐之大唐国土,抬头拜谢天帝的圣恩,按照斋醮科仪完成所有事项。谨以金龙和玉璧,投到西山的洞府之中。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十月的一天,向您祈告。”直到唐末和五代十国,玉璧还是作为礼天之用。

除了祭祀,璧还有装饰的功能

上图玉人身上佩着的玉璧,比较小,直径5厘米左右,在古代叫系璧。如图是一尊汉代玉人,生动呈现了汉代人佩戴玉璧的形象。 玉璧下方还坠有流苏,十分的华贵。

现代玉璧祭祀用途和宗教用途已经消退玉璧成为了辟邪的装饰品

人们坚信,佩戴着玉制作的平安扣,既可以保平安,又可以用玉来养人,从而使人健康顺遂,无病无灾。民间对玉的信仰和崇拜,宗教色彩逐渐淡去,后世依然需要敬畏神秘的玉文化。玉石中是否隐藏着长生不老的秘密,又是否藏有天外生命体的痕迹,这些疑问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