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伯臾验方汇录

 昵称2627816 2022-09-25 发布于甘肃

伯臾先生临证提倡“治贵达变”,讲究辨证论治,随证易方,很少见用成方、套方,这也正是其所以治病效如桴鼓的关键之一。此节所录验方或为弟子据张老诊疗思路,从其验案中提炼;或为张老临床治疗某病常用之基础方药。清胰汤则为其本人总结临床研究后形成,曾为曙光医院院内制剂,对急性胰腺炎显示良好疗效。

桂枳痛泻汤
【组成】桂枝4.5g,炒赤白芍各9g,炙甘草3g,炒防风9g,炒茅术9g,炒枳实9g,煨木香4.5g,炒银花12g,皂荚子4.5g,焦楂曲各9g。

【功效】温通导滞,清肠止泻。

【主治】泄泻(慢性结肠炎),属脾虚肝实,肠有垢滞。证见大便溏泻经年不愈,便中夹有白色黏冻,下腹隐痛,泻后痛减。脉小滑,苔白腻或薄白腻。

【方解】本方以桂枝汤合枳术丸、痛泻要方加减而成。桂枝汤温通止痛,振奋胃肠功能;枳术丸健脾导滞,将白术改为茅术,可略增化湿之功;金银花、木香合用,清肠理气;痛泻要方祛风柔肝健脾,缓急止痛;皂荚子涤痰除垢;焦楂曲消食助运。诸药合用,具有通阳导滞、健脾清肠,和缓急止痛、助运止泄之功。

【加减】此方用治慢性结肠炎属脾胃虚寒而肠有垢滞者,对于慢性泻泄日久不愈,虚寒之象较重,便夹黏冻,但泻而爽者,可合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汤;若泻而不爽,或泻后仍有里急后重感者,可加瓜蒌、薤白以利气导滞;如见泻物臭、肛热等症,是属夹热,可合用香连丸。如久治不愈,可从瘀论治,加入川芎、红花或桃仁、失笑散等活血祛瘀之品。

清胰汤

【组成】生大黄(后下)9g,玄明粉(冲)9g,枳实12g,生山楂15g。另:红藤30g,败酱草30g,两味煎汤代水煎前药。

【功效】泻火解毒,导滞涤肠。

【主治】胃心痛(急性胰腺炎),证见过食油荤后,上腹剧痛拒按,向腰部放射,恶心呕吐,口干便秘,并见发热。

【方解】大黄苦寒泻火,荡涤胃肠;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枳实苦温行气,破结除满;山楂消导肉食积滞;红藤、败酱草解毒排脓,化瘀消肿。

痛痹汤

【组成】制川乌(先煎)9g,生甘草9g,桂枝3g,大生地15g,生川军(后下)4g,肥玉竹12g,赤白芍各15g,炒知母9g,忍冬藤15g,络石藤15g,丹参15g,全蝎粉(分吞)1.2g,蕲蛇9g。

【功效】温经散寒,养阴泄热,通络止痛。

【主治】痛痹寒热夹杂之证(类风湿关节炎)。

【方解】本方中乌头、桂枝温经散寒,生地、玉竹、知母、生军养阴泄热,全蝎粉、蕲蛇搜剔通络止痛,忍冬藤、络石藤以增强清热通络的作用,丹参、芍药、甘草活血养血、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通痹止痛之功。

【加减】寒热夹杂之痹多因寒痹化热而来,虽为寒热夹杂,但仍须据寒、热之多少,酌情加减。若寒象较著,关节冷痛,恶风形寒,宜川草乌同用;若热象明显,虽关节冷痛,却有身热汗出,口渴苔黄,则宜参入桂枝白虎汤;痹证日久,关节变形者,多兼痰瘀凝结经络,可加入五灵脂、乳没、露蜂房、胆星等;又因肾主骨,关节变形当属骨痹,故宜参入补肾之品。

早搏基础方

方一

【组成】万年青15~30g,当归15~30g,炙甘草6~9g。

【功效】补益心气,清热解毒。

【主治】心悸早搏(期前收缩),咽喉肿痛。适合于早搏心气亏虚,热毒扰心证,或伴心力衰竭,或伴水肿。

【方解】方中万年青清热解毒,强心利尿(药理作用包括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血为气之母,以当归养血益气;炙甘草补益心气,调和诸药。

方二

【组成】附子9g,当归15~30g,炙甘草6~9g。

【功效】益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心悸早搏,畏寒肢冷,气短懒言。适合于早搏心阳亏虚证,或伴心力衰竭。

【方解】附子温振心阳,炙甘草补益心气,当归养血益气。

方三

【组成】党参(或人参、北沙参)15g,麦冬9g,五味子6~9g。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主治】心悸早搏、不寐,动则汗出,乏力气短,口渴少津。适合于早搏气阴两虚证。

【方解】党参等补益心气,沙参、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生津止渴。

【辨证加减】方一为虚实通用方,必要时可与方二、方三合用。在上方基础上,根据病情加减:如兼见虚烦艰寐,可与黄连阿胶汤同用,夹痰湿者可合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导痰汤等方;见气滞胸闷者,可参入瓜蒌薤白汤类;夹饮邪者,可参入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之类;有瘀血者,可据情选入失笑散、通窍活血汤、复元活血汤等方。凡见脉结代,总有气血不利之处,尽管其全见虚象,而无气滞血瘀之证,也须在方中适当加入行气活血之品。如早搏系由冠心病所致,当按冠心病辨证施治,同时参考上法。

胸痹善后方

【组成】生晒参30g,参三七20g,沉香粉15g(各研细末,和匀,胶囊装,每丸0.3g)。每次服4粒,日2次。

【功效】益气活血,理气止痛。

【主治】胸痹善后调理,症见胸痛遇劳轻发,休息则缓。可长期服用。

【方解】人参大补心气,三七活血养血,沉香理气降逆止痛。共奏益气活血、荣脉宽胸、理气止痛之功。

【加减】偏气阳虚者,用红参、参三七;偏气阴虚者,用生晒参30g、炙甘草20g、枣仁30g;血瘀较显者,加藏红花20g;胸痛较显者,加乳香15g,或血竭15g。均共研细末,每日2.5~5g,分次吞服。胸痛发作频繁者,改用降香45g、血竭30g、没药45g、参三七30g,共研细末,每日服3~6g,常可减少复发。

来源:本文选自《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张伯臾学术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蒋梅先严世芸。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