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汉祥:程砚秋先生的《英台抗婚》

 cxag 2022-09-26 发布于辽宁

Image程砚秋《祝英台抗婚》(1954年1月)

解放以后,程先生完全新排的戏就一个,《英台抗婚》。他选择这个题材是接受我的建议,因为我那时刚看了川剧的《柳荫记》,觉得好。当时杜近芳有没有开始演《柳荫记》我不记得了,她的本子是按照川剧改的,词都差不多,但是唱做经过王瑶卿的设计,很出彩。我看过陈书舫的《柳荫记》以后,就觉得这个题材很适合程先生。而且我在上海的时候,看傅全香、范瑞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知道多少遍了。上海人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欢迎到什么程度呢?台上唱,台下也唱;台上哭,台下也哭。一连演几个月人气都不衰。李世济也很迷这个,我就是在她的影响下去看的。我也很喜欢这个戏,觉得它的感情很真挚。

Image

程砚秋、李丹林《祝英台抗婚》

程先生决定排这个戏之后,本子并不是请原本熟悉的作者写的,而是花钱买的。买了以后,程先生说:“这个本子写好了,但我觉得它感情色彩还不够浓厚,你礼拜六来看看吧。”我就去了,很细致地按照他的要求改了一遍。他说:“我不要“楼台会’,改成'园会’吧。这个地方写得不好。”我就把这个地方改掉了。反正在程先生的戏中,《抗婚》我插手得稍微多一点,在表演上我也提了很多的建议,都被他采纳了。这个戏前面本来有《十八相送》,是一大段流水,词改了三次以上,唱也很好听。不过程先生前面演小生的部分,我看着老觉得不舒服。他是个男旦,配戏的李丹林也是个男旦,两个人又都是小生装扮,在舞台上分不清谁雌谁雄,不太好看。我跟他说了我的意见,他就把前头都掐了。其实我觉得以李世济的条件,不妨从头演起,因为她是女的嘛,即使没有程先生传下来的身段,也可以现编。但李世济的版本不但没加前面的,连“化蝶”都没有了,因为她没学过那个,其实“化蝶”可以学越剧那个舞蹈嘛,不是非掐掉不可。

Image

程砚秋、李丹林《祝英台抗婚》

这个戏王吟秋不太擅长,我看过,不怎么精彩。李蔷华的我也看过。她还教过她的徒弟朱丽丽等,武汉有不少人会的。天津戏校李玉梅(小编注:原文如此!编者疑为“林玉梅”,或天津戏校另有“李玉梅”者)教过,用梅派的唱腔、程派的本子。天津的赵慧秋也唱过,按李世济的方法。这个戏其实再加工加工还是不错的。

《英台抗婚》原先的名字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程先生说;“这个名字不好,要突出斗争性。”我说:“那叫'抗婚’吧。”程砚秋说:“光'抗婚’两个字就没有'我’了。”我说:“就叫'英台抗婚’吧。”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程砚秋《英台抗婚》

1954年中国唱片

《抗婚》这个戏有很多独特的唱段,像“老爹爹你好狠的心肠”是完全没有伴奏的干唱,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学尚小云的唱法。最特别的是西皮原板父女对唱,有点像那个《三击掌》后面的快板也像。还有“看嫁妆”是一段很美的南梆子。开始祝英台看到嫁妆高兴极了,后来一想,梁山伯那么穷,预备不了这么多嫁妆,那这些嫁妆又是从哪来的呢?心里狐疑。唱腔把这一复杂的情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我觉得最有创造性的是最后的一段,《英台哭坟》。京剧中有类似哭坟的唱段,一般用反二黄,像《卧龙吊孝》等等都是,程先生的《青霜剑》也是。要么就反西皮,像《连营寨》中的《哭灵牌》。可程先生这里用的是西皮散板,高八度低八度的,唱起来难度很高:“为了你我才与严亲争论,为了你我不怕议论纷纭。可叹你真情去丧了性命,为了你我披缟素来哭奠灵魂。梁兄啊,我们生不能同室,你死了我也不能独生。我哭,哭一声山伯兄;我叫,叫一声不瞑目的梁兄长。山伯兄啊!”然后坟开了,他就跳到坟里去了。用西皮散板表达这种悲痛欲绝、临近殉情的情绪,我觉得是很恰当的。忽然那么高,又忽然那么低,“梁兄啊”运用嗽音。李世济因为出大嗓,唱这个就显得太低了,有点像西洋唱法了。

Image

程砚秋、李丹林《祝英台抗婚》

《英台抗婚》的服装我觉得不是很好看。《化蝶》这一场中的造型,扎两个辫子,像印第安人一样,是李丹林设计的。这方面的具体情况,李丹林知道的比较多,因为是他给程先生配的梁山伯。

程先生只教过李丹林一个戏,《甘露寺》。程派的《甘露寺》我一点都不会,见都没见过,据李丹林说很有特点,唱词、道白都与众不同。

陈义敏《梨园识小录》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05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