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报》|融入师生心灵世界——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的人文情怀(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2-09-26 发布于山东

史校长和学生们在一起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青州一中”)被称为“千年书院”“百年名校”。“千年书院”,指学校的源头可追溯到北宋的“矮松园”,明朝改称“松林书院”,迄今已有1020年的历史;“百年名校”,指1902年松林书院改办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开启现代教育,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这样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学校,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栋梁之才,焕发新的生命光彩?2019年8月,史振平走马上任青州一中党委书记、校长,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史振平,历任中学教师、班主任、青州市教学研究室主任,是潍坊市校长领军人才,曾获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潍坊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及奖励;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教育的深入思考、研究、实践,特别是致力于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校长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育人、课堂改革、新高考改革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主流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做一名卓越的教研员》,在全国各地作校长、教师培训报告20多场次。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尤其是系统梳理了青州一中近年来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个理想便定格在了他的心里——建一所充满人文关怀、涌动青春活力、具有卓越品质,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认可的新时代全国知名品牌学校。

实现这一目标,该从何处切入呢?突破口在哪里?史校长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活力,标志着学校的人文情怀与格局品位,决定着学校未来的长远发展。所以,他明确提出,要让学校成为师生精神和心理的家园,并在三年的实践中履行了他的诺言,让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成为师生心灵的归属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展现出崭新的精神气象。

史校长带领学生们参观松林书院

触及灵魂

师生观

思想决定理念,理念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与理念,便有什么样的行动与未来。经过多年对教育的深入研究,青州一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体系。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学校的愿景目标和改革发展任务都要靠教师实现,教师团队敬业奉献、深入落实,学校才能发展,才能有美好的未来。青州一中坚持抓好学校发展的四大要素:教师第一——永远把教师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力量;学生中心——始终将学生放在学校的中央,把学生成长发展挂在心上;教学主线——时刻牢记教学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服务导向——学校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第一是建设什么样的学校,第二是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第三是培育什么样的学生。青州一中的教师培养目标是: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专家学者,都得到尊重与关爱,都享有职业尊严与幸福,都实现人生价值与意义。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的重视和对教师人生成长的深层把握与定位。

学生处在学校的中央地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着学生转,要关爱每一名学生,而不是只关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此,青州一中的核心育人理念是:关爱每一个,不放弃最后一个。对于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又提出“成长第一,成功第二”的育人理念。“成长”包括学生的身体成长和心理成长,只有身心健康成长,才谈得上“成功”。“成长”是过程,“成功”是结果,有了科学的过程,才会有理想的结果。《青州一中班级和学生十大管理原则》中的第二条就是:“坚持爱的管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充满爱,都要用心呵护。”

那么,如何落实对教师、学生的关心关爱呢?上任不久,史校长便开展了一场“关系革命”,重新定位新型学校人际关系。干群关系: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同舟共济。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彼此悦纳。同事关系:互谅互让,友爱包容,竞争合作,同心同德。同学关系:互帮互助,互谦互让,友谊第一,共同成长。家校关系:互相支持,彼此理解,互补互促,协同育人。对于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史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绝对不能随意批评训斥教师,教师绝对不能随意批评训斥学生,要拿起表扬的武器,能用鼓励表扬解决的问题就不能用批评的方式解决。大会之后,学校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全体教师,引起全校教师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让每一名教师和学生一走进学校,就感到像是走进温暖的家,这样他们才会尽心尽力地工作、学习。”史校长如是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