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不和,百病丛生

 真问 2022-09-26 发布于上海

脾 

人体所需的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均依赖于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

的功能有三个: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

(一)主运化

运是运输,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

运化食物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到胃里,通过胃的消化腐熟,把食物传给小肠,小肠进一步消化,把有营养的部分提取出来,把物质精微转交给脾,脾再负责把这些物质精微转化为气血能量,输送到全身。


把食物变成气血能量,主要是在脾胃里完成的,所以又说: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


也就是说你的脾胃功能好不好,决定你的气血好不好。

运化水湿

我们喝进去的水,不是自己就能变成津液,能不能变成津液和你喝多少水没关系,主要看脾。脾气健运,运化水饮的功能强大,喝进来的水就能变成津液,然后被脾输送到皮肤脏腑。否则,就算你每天喝一缸水,不是变成尿了,就是直接变成病理产物水湿,停留在你的体内。

(二)主统血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这就好像脾是血脉交通管制的警察。脾气是身体之气的一种。身体之气足了,脾气自然充足。脾气越充足,对血的固摄作用就越强。反之,脾失健运,气衰而固摄作用减弱,血液就有可能失去统摄而逸出脉外。

便血、尿血、崩漏等,都属于脾不统血。因为脾是通过气来固摄血液的,所以脾不统血,必然会出现气虚和全身倦怠的情况。

(三)主升清

脾气要升,必须燥。脾气的特性为“升清”,就是说脾气要靠自己的升动,将水谷精微上输给心、肺、头面部,然后心肺再将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用来濡养全身。

脾气的升清其实就是它运化机能的表现,脾气从人体的左边升起,胃气从人体的右边下降。脾气运送的是清气,胃气下降的是浊气,“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如果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浊气就无法下降,就会导致上面头面部没有清气的滋养而头晕眼花,精神疲惫;浊气在中间不能下行,腹满腹胀;清气在下,精微下流,常见腹泻便溏。

另外,脾气除了自己得升,还有托举内脏的重任。脾气上升了,内脏的位置才能相对固定,不会下垂。如果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反而下陷,就会导致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中气,其实就是脾、胃二气的合称。但是在中气的运转中,脾气占主导地位,如果脾气不升,这个中轴就无法正常运转,所以中气下陷其实就是指脾气下陷。

过食肥甘,最伤脾胃。吃进去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脾、胃加班加点地帮你消化和输送出去。要想保护好脾、胃,最好的食疗就是清淡饮食,五谷杂粮。尤其在生病服中药期间,忌口是非常必要的。

脾喜燥恶湿,就是说脾喜欢干燥的环境而讨厌潮湿的环境。如果脾虚,就不能运化水湿,身体里面的水湿过多,就会让脾的工作环境更糟糕,脾就更加虚了,脾虚之后水湿就更多。

临床上对脾湿的治疗都是健脾利湿。“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就是说要祛除身体里的湿气,就得治脾,否则就是白治。

治疗中气下陷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治疗脾虚湿困,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主身之肌肉。”全身的肌肉都要赖以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才能壮实丰满。如果脾失健运,肌肉必然失养,人会形体消瘦或者虚胖,四肢无力。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头又主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以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

脾气的盛衰可以从嘴唇上看出来,脾气充盈,唇色就会鲜艳红润。反之,唇色黯淡无光泽。如果有瘀血,嘴唇就会发暗紫色,或者唇上有黑斑。

在志为思

心思过重,会影响到脾气的运化机能,会出现脾胃功能减弱、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胃脘胀痛、头晕目眩等情况。

在液为涎

涎就是唾液中比较稀的部分,它是由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成的。涎具有保护口腔、润泽口腔的作用。在我们吃东西时分泌旺盛,可以帮助我们咀嚼和消化。一个人如果口水太少,就会总觉得口渴,咀嚼和吞咽食物比较困难。

如果脾胃不和、脾气不摄,口水就会特别多,睡觉时口水会不自觉地流出。孩子流口水,说明脾虚,等长大了就会慢慢调整过来,因为孩子的特点就是肝旺脾虚。“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就行了。

脾与长夏相通应

每个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18天,都是与脾土相通应的日子。在长夏本身脾弱的人,特别容易患上湿热交结之症,比如浑身乏力、肢体困重、身热无汗、胃脘不舒、食欲不振,甚至出现失眠、头晕、咳嗽或者阴囊瘙痒、湿疹、阴道炎症。此时应该从除湿入手,除湿与清热并重,湿为热的载体,湿去则热孤。

大多数人学习中医,也是为了调理自己和家人身体。可是中医博大精深,这么多病症要治还是很复杂,很多人不知道从哪开始,就从脾胃开始调

当把脾胃调好,饮食正常,就会发现身体会自动慢慢好起来,身体的很多症状都会跟着改善。

那怎么知道自己脾胃好不好呢?

脾虚有三个典型症状:纳少,腹胀,便溏。

纳少就是没胃口,吃的东西少,就算勉强吃下去也不消化,容易腹胀,便溏就是大便稀溏不成开形。如果符合里面的一两条,就基本上肯定是脾虚。

 胃 

胃和脾同属中焦,在身体的中部,而且五行皆为土,“以膜相连” ,所以我们常常说脾胃脾胃。

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胃的上部叫上脘,中部叫中脘,下部叫下脘。上脘有贲门,和食道相连;下脘有幽门,和小肠相连。这两个门就是食物进出胃脏的通道。

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也就是说,接受食物并把食物腐化,所以胃的生理特性就是胃气要下降和喜润恶燥。

胃气下降才可以让食物向下走,顺利地到达小肠。喜润指的可不是喜欢水湿凝聚,而是指要有充足的胃液,好帮助食物腐化。

受纳就是接受和容纳。食物进来了,先要接受然后容纳,再然后才开始腐熟。

可以把胃理解成一口锅,加点米加点水,开火就能把米煮成饭。胃液就好比水,胃气就好比炉火。所以胃气弱的人,吃的东西就难以消化,胃液少也就是胃阴不足,就会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

胃气降和脾气升是两个相对的运动。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可以得到输布;胃气降,食糜糟粕才能得以下传。

所以胃气不降,人就会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症。若胃气不降反逆,则会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口臭等症。

由于脾胃居于身体的中央,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胃气降,心肺之气才有下降的通路。胃气不降,则会影响心火和肺气的下降,这时不但会出现腹胀、便秘,还会伴有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等症状。

胃气是一身之气的来源,在临床治疗中,要特别注意“勿伤胃气”,否则受纳功能失常,百药难施。

最养脾胃的是黄小米粥。脾胃属土,只有土里出来的食物才能养好脾胃。黄色入脾胃,黄小米又是植物的种子,是大自然的精华,能帮助脾胃重新恢复生机。

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S。在疾病面前,不管什么病,只要有胃气吃得下,就有治愈的可能。

脾怕湿,胃怕寒。让脾胃远离寒湿,就是在保护脾胃,就可以让脾胃好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