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斤有多重?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1斤有多重? 

——质量单位的学习重在建立标椎

如果要问三年级的学生:1斤有多重?

虽然他们已经学习过千克和克,也能正确识别物品上的千克数或克数,并且还能正确进行它们之间的换算,但是多数学生仍回答不上来。

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质量标椎的原因。

在生活中找到1千克、1克,甚至1吨质量的物体,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是认识物体质量的开端,也是建立质量标椎的重要抓手。

比如生活中的500克一袋的盐,两袋这样的盐就是1000克,即1千克。

接下来,可以通过以下活动逐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标椎:

称一称:利用天平、盘秤、弹簧秤等工具,称一称两袋500克盐的质量,确认1千克物体质量。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亲眼所见,才能加深对1千克物体质量的认识。

掂一掂:在称完1千克物体质量后,让学生去掂一掂1千克的物体(两袋盐),感觉它的重量有多大。然后,一手拿着两袋盐(1千克),另一手去拿大约与两袋盐重量相同的物体,如书本、饼干、水果等。接下来就要进行验证所拿物体质量是不是大约1千克,进一步加深对1千克质量的认识。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为什么?(有条件的就要进行验证)

比如,有的学生说4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在说明理由时,就可以选择和两袋盐的重量进行比较。有了这样一个重量的参考标椎,就可以正确估计物体的重量了,达到发展学生量感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再去介绍公斤与斤就简单多了。

我们常说的1千克(1000克)也称为1公斤,其中的500克称为1斤,那么就有1千克=2斤。这样就把“斤”与“千克”建立了联系。再去问学生“1斤有多重?”,他们可能就会回答“1斤和1500克的盐一样重”。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建立“1克”的质量标椎。(不再赘述)

对于建立“1吨”的质量标椎是比较困难的,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结合对1千克已有的质量经验,去初步体会1吨的物体质量。

如:2500克盐的质量是1千克,那么4袋就是2千克,8袋是4千克,10袋是5千克,1000袋是500千克,2000袋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先让学生初步体验到1吨质量大约有多重。

二、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大约1吨的物体。

如:2头牛、10头猪、20千克一袋的大米50袋、一头大象的四分之一等等。甚至也可以用自己的体重为标椎进行探索,如果某位同学的体重为25千克,那么40个这样的体重才是1吨。这样建立起来的1吨质量标椎更有效。

三、通过选择、连线、填空等题目,进行巩固标椎的练习,培养量感。

在解答习题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建立起来的1吨质量标椎,去衡量、去估计、去解答,在逐步建立起量感后,再进行质量单位的选择、运用与提高,效果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