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数意义题易错的原因分析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绳子长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不少学生不知道“1/4”和“3/4”该怎样填?问题出在哪儿呢?这要追溯到学习分数的第一课。

图A中的每种食品都要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人分得的数量。

其中,苹果每人正好分4÷2=2(个),矿泉水每人正好分2÷2=1(瓶),这些都是正好分成自然数个数的数量。

而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显然在自然数的范围内是无法分的。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给出了“每人半个”的结论,接着白菜老师就指出“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这里的“1/2个”,显然是一个数量,是一个由除法而得到的分数个数的数量1÷2=1/2(个),即数量意义的分数。

但是,教材接下来给出的分数意义,却是另外一番情景: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是分成的总份数,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一份,而不是一份的数量“1/2个”。

显然,这里教材又给出了份数意义的分数。

这对于刚刚学习分数的学生来说,只知道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份数意义的分数,自然就把除法角度的数量意义分数给遗忘掉了。

再加上到了三年级下学期继续学习分数时,强化了份数意义的分数,又一次加深了对数量意义分数的遗忘。

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

学生是有疑问的:6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3个桃子,为什么还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呢?

而这时候老师又会强调:6个桃子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只猴子分得几份?用哪个分数表示?再次强化了份数的分数意义,也就造成了到五年级系统学习分数时错误的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