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分数假在哪里?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上,一位学生一再地向教师提问“为什么4/4是假分数”,直到下课还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4/4没有超出一个整体,应该是真分数, 5/4才是假分数。

“假分数假在哪里?”这一看似“幼稚”,实质反映儿童本真的问题,需要回答吗?有人认为“从来没有在教材和课堂上见过这样的讨论,觉得只要回避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确实,假分数“假在哪里?”教材、教参都没作解释,数学史研究也难觅对其出处的考证。因此,也难怪绝大多数人回避分数“真假”的讨论。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一令教师为难,却又萦绕学生心头不能放下的问题,却是数学学习应该直面以对的真问题。

真分数,指的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因此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1或等于1。那么,为什么分数值大于1或等于1的分数称为“假”分数呢?

著名数学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奠宙先生这样回答:“我觉得,这节课是谈真分数和假分数,一开始从真命题和假命题入手未尝不可。讨论的重点是区分两种'真假’:第一种,假警察一定不是警察,假人民币一定不是人民币,等等;第二种,假命题还是命题,假话还是一句话,等等。”“真分数和假分数是西方学者在历史上形成的。中国古代没有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这种历史上给某对象命名的历史事实,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发现,直接阅读教材就好了。”

其实,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不妨给出下面的设计环节:

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个饼,每个饼平均分成4份。

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几分之几个饼呢?

这样的设计不但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而且使分数的“真假”有了生动的诠释,生成合情合理的解释:4/4其实就是整数15/4就是11/4合成的数,所以它们不是真分数。事实上,只有沟通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何为“假的”分数。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前概念不可能通过知识传授的方式由科学概念代替,而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经验与知识的转化,实现由前科学概念或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所以,真、假分数的模型构建,必须在富有探究性、挑战性、导向性的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去自然生成,才能得以建构。而这种富有导向性活动的内容,就是我们老师与家长要研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