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学华的数学教育观(4)——教育规律观

 慢点数学 2022-09-26 发布于江苏

教育规律观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复杂多变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都在探索教育规律,70年来我也在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规律现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体会最深的几条提出来和大家分享

第一条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自己大脑的积极活动才能完成,旁人是无法代替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学习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不通过学生的大脑去思考怎能理解知识这是当教师的要懂得的最简单道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学是重要的一条

我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读书的时候,读了许多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名著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虽然观点和主张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主张让学生自己学,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我国人民教育家陶

行知先生说得特别通俗明白

“教学、教学教学生自己学

第二条练习是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

学习数学,离不开练习同时,练习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试金石我在学生时代,就有深刻的体会,听教师讲解时,我还糊里糊涂直到自己做过题目,才豁然开朗

目前“讲多练少”现象还很严重有的教师整堂课都在让学生搞探究活动,甚至没有让学生做练习,这种课看起来精彩无比但我是不赞成的根据教育规律联系自己一生的经历,我体悟这样两句话

“学生真正意义上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一堂没有练习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

第三条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巩固复习

遗忘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如果一个人从小事事都记得,他的大脑是要崩溃的因为无法装下为了保护大脑,只能把重要的、印象深刻的、反复出现的记住,把无关紧要、印象不深、出现机会少的遗忘掉所以遗忘是一种生理现象,一种正常现象

目前,有些数学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其原因之一是这些教师只重视上新课忽视复习旧知识上课时,辛辛苦苦地教但过后不重视复习结果学生遗忘了许多这是教学上最大的浪费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把不重视复习的教师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只管装货不知把货物用绳捆牢结果到目的地回头一看货物全丢了

“教新课,别忘了复习旧知识”,这是有经验教师的座右铭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复习旧知识渗透到新课教学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归纳成一句话

“导入新课时,以旧引新当堂练习时,以新带旧

第四条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靠突击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大脑也处在发育的过程中因此,学生的学习必然是逐步积累的,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特别要重视练好基本功

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百以内的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基础

我对口算教学研究了几十年早已证明“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通过一定的变形,大都可以转化为百以内四则运算的问题,中学数学中的有理数运算、整式和分式的运算、代数方程式的运算,通过变形,也大都可以转化为百以内的四则运算所以,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百以内口算的熟练程度有些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计算常出现错误,大都由于百以内口算不熟练所致所以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得出一个结论:

“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对百以内的基本口算的要求,一要正确,二要熟练,缺一不可

为此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基本口算熟练程度的标准,我是非常赞成的,这在国际上也是独创20世纪80年代,我联合20多个单位开展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协作研究,参与调查测试的学生有7万多人次,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制定出全国第一套口算能力量表

在上述的调查测试中,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小学生的加减法计算水平不如乘除法.原因很明显,因为中国有乘法口诀,背熟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就畅行无阻了受此启示,我就开始研究加法口诀,通过教育实验获得成功同样,背熟20句加法口诀,加减法也迎刃而解了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认可,主要原因是中国小学加强“双基”教学,学生的基础扎实口算能力强英国已引进上海版教材,浙教版教材已译成法文,2021年7月我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数学教学中的中国经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第五条数学系统性强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是根据数学的特点而形成的一条教育规律数学学习好比爬楼梯一阶一阶很清楚缺掉一阶就很难爬如果学生在某一阶掉了队后面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这是造成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院士曾告诫我们

“前面没有学好,千万不要学后面的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主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还要采取一步一回头的“战术”,要经常回头看看有没有掉队的学生,发现有人掉队要及时补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为什么我主张每堂课最后要有“当堂检测”,而且当堂检测后还要做到“当堂发现错误,当堂订正错误”,真正做到“堂堂清”“人人清”因为当堂都清了就不用再做家庭作业了,这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好办法这样做看似简单但特别有效因为它符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

有经验的教师还有许多辅助办法,如设计“诊断练习卡”“错题本”“数学知识档案袋”等,都是为了帮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还有的教师成立“一帮一”的帮扶小组,发挥同学之间的力量,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